科右前旗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增效益

04.03.2015  12:10

  优化产业群推进产业化延长产业链  前旗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增效益

  今年,科右前旗将进一步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坚持稳粮增收、提质增效、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努力实现农牧业发展有新突破、农牧民增收有新途径、农村牧区面貌有新变化,加速推进全旗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9.7亿元,增长6.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60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粮食产量稳定在30亿斤以上;家畜总头数稳定在430万头只、口)以上,其中,羊存栏达到400万只以上;草原植被盖度稳定在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透过“科右前旗2015年农牧业发展目标”不难看出前旗在新常态背景下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定位。

  夯“一产”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前旗实施农业增产工程,将全力抓好“111”工程,推广地膜覆盖40万亩。实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2.1万亩、吨粮田建设20万亩、高产创建14万亩、“双增二百”项目70万亩及玉米、五大作物核心技术推广170万亩、测土配方180万亩、赤眼蜂防治50万亩、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10万亩、有机质提升3.5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插秧5万亩,开工建设2014年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2.42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30亿斤以上。同时,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玉米种植基地204.6万亩、绿色大豆种植基地20万亩、绿色马铃薯种植基地25万亩、绿色水稻种植基地7万亩。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甜菜4万亩、马铃薯良种10万亩。加大庭院经济推进力度,打造集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进一步加快推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年内要新建肉羊良种繁育场1处、种羊扩繁场20处、标准化肉羊人工授精站点100个、标准化肉牛冷配站点50个。年内将应用同期发情技术改良肉羊4万只,牲畜良改率达到96%以上。同时,不断提高舍饲养殖业建设水平。新建肉羊年出栏2000只以上标准化示范场9处、肉羊年出栏1000只以上标准化示范场29处,还将新建肉牛年出栏50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0处、年出栏生猪300口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处、年出栏肉鸡5000只以上标准化规模养鸡场8处。努力将家畜总头数稳定在430万头(只、口)以上,羊存栏达到400万只,出栏率达到50%以上。

  接“二产”

  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粮食变成美酒,肉羊变成精肉,林果变成果脯,甜菜变成白糖。如今,前旗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走进生产车间,迅速变成了花样繁多、包装精美的商品。从粗放生产到精细加工的背后是前旗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牧业的转型路。

  近年来,前旗通过抓园区、企业、品牌,着力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旗农畜产品龙头企业达40余家,带动农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了加快现代农牧业循环示范园区建设,前旗积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鼓励扶持招商引资企业早日投资生产,力争把园区打造成产业发展平台,引领全旗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全年计划新增内蒙古著名商标1个,绿色、有机、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21.49万亩,“三品”认证品种1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4万亩。通过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牧户形成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进一步增加农牧民收入。

  连“三产”

  拓展农牧业功能

  香瓜、大米、羊肉……这样的绿色产品入超市、进北京甚至出口到国外,农家乐、牧家乐让农牧民摇身一变成了老板,赚的不比种地、养羊收入低。这些快速的变化,对于直接受益的农牧民来说,可能也是始料未及。

  为了鼓起农牧民腰包,自去年开始,前旗积极加大农畜产品展销平台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等现代营销模式。依托全区、全盟“农博会”“农展会”等载体,大力推介名优绿色农畜产品,打造“全区一流、全国领先”的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构建“电商平台+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一体化的农畜产品宣传、展示、销售平台,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促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实现农畜产品直销、直供、直配,搞活农畜产品买卖流通。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