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村:大事小事和村民商量着办

11.06.2015  10:56

  原标题:前进村:大事小事和村民商量着办

  初夏时节,走进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前进村,一幅幅赏心悦目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远眺,白墙红瓦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错落分布、整齐有致;近观,干净整洁的街巷两侧,整齐的绿化带形似长城的防护墙,一字排开的路灯则让人眼前一亮。细瞧,路边的司马光砸缸、愚公移山、孔子讲学等内容的文化墙,生动有趣地向人们传承着我国古老优良的道德和文化。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靠煤炭产业富起来的前进村就是红极一时的明星村。如今,村里的主导产业已经转向了生态种养业。产业的更替并没有削弱集体经济,现在,前进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在800万元以上。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过程中,前进村把它和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计划在两年内投入2200多万元,其中,40%是政府投入的项目资金,60%全部从村集体经济积累中出资。

  “花好政府的钱、用好集体的钱、办好群众的事”,前进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走群众路线,推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利民享”的“四民”工作法,让百姓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让群众成为美丽产业的受益者。目前,村里共硬化街巷10公里,粉刷墙面2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1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20盏,新建了卫生室和文化中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几天前,在前进村村民齐南民家的院墙上,有一块用3种颜色的涂料分3段粉刷的墙面,分别是粉红色、天蓝色和米黄色。原来,这是村里在征求大家意见,究竟选什么颜色好。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粉色的太俗,蓝色的太冷,而米黄色让人心情舒畅,被定为最终的墙面颜色。三色墙是前进村新农村建设“民事民议”的一个缩影。事实上,硬化路面用混凝土还是用沥清,路面砖用方砖还是用条形砖……诸多的细节问题,村里都要征求农民的意见后再施工。

  在前进村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施工现场,有一支义务监督员队伍。老党员徐志便是其中的一员,他每天都要在街面上巡视工程质量。“你这路基的砂石垫层打得厚,混凝土面打得薄,建成后肯定不结实!”在徐志的监督下,施工队终于返工按设计加厚了混凝土面层。

  “建设新农村,村里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大事小事都得和村民商量着办!”前进村村委会主任徐宝义介绍说,村里聘请了专业的规划设计公司,对新农村进行了建设规划和产业规划。在充分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后,村里的规划方案最终出炉。现在,村里每逢重大事项,都要经过党总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最后将决议和实施结果公开,民主管理在村里已蔚然成风。

  为了让村民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前进村在每家每户的门前都设定了卫生责任区,村干部采取“借笤帚”的办法监督村民搞卫生。看到哪家门前不干净,他们就敲哪家的门,表示要借笤帚,替村民们扫门口。这时,村民们就会不好意思,立即自己动手打扫干净。

  光靠干部监督还不行,得有制度约束。行走在前进村的街巷,随处都能看见写着《村规民约》和《村民环境卫生公约》的宣传栏。“搞好环境卫生,维护村容整洁,不乱搭乱建,不乱倒垃圾脏物……”一纸村规如同村民们的一部“小宪法”,前进村通过制度约束人,通过环境来改变人,使村民的素质在润物无声中得到提高。

  村里专门成立了一支10人清洁队,配备了一台垃圾专用车,并在各条街巷设立了150个大型垃圾箱。宋宝山是村清洁工作队的队长,每天清晨五点,他就带着队员们清扫街道。10多条总长20华里的街巷扫下来,就花8个小时。他们的辛勤付出,让“垃圾跟着月亮走,太阳底下没垃圾”变成现实。

  “没有产业做支撑,新农村建设就是一次性的盆景!”前进村党总支书记徐瑞介绍,近年来村里把集体经济由地下转到地上,从挖煤变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这抹绿色为美丽乡村增添了生态之美,也成了农民载金驮银的美丽产业。目前,村里以锦绣山为中心的农牧林果等生态产业,已经成为全村经济的重要支点。

  目前,前进村的锦绣山治理工程已累计投入9000万元,建水平梯田6000亩,种植紫花苜蓿2000亩,栽植果树等经济林4000余亩。山脚下占地面积1000亩的奶牛牧场园区,存栏奶牛3000头,日产鲜奶20吨,可实现年收入3000万元。村里还在锦绣山东坡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00栋,棚内栽植大樱桃、蓝莓、火龙果、葡萄等果树6万余株。目前,养殖园区、种植园区、采摘园区、休闲观光园区基本成型,锦绣山也被打造成一年四季有果可采、有花可观、有景可赏的特色生态园。仅大棚水果一项,每户就能增收3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

  村集体有了钱,除了弥补“十个全覆盖”工程资金缺口外,还逐步改善村民的福利。全村65到80岁以上老人每月都能领到30到100元不等的养老金,村民吃水、看电视、住宅楼小区供暖、大棚水电费等全部免费,重大节日还为村民发放大米、白面、猪肉等福利。如今,前进村成为姑娘们争相嫁入的富裕村。(记者徐永升)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