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27.02.2015  14:06

张永军 赵秀清 康磊

    适应新常态,促进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既需要靠改革激发新活力,也需要靠开放释放新推力。我区作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在向北开放格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形势下,只有继续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才能实现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举

    发展是改革的坚实基础,改革是发展的主要动力,深化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途径,也是厘清市场和政府关系的重要环节。目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能否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当前,我区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多发易发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改革决策部署,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集中精力、准确发力,不断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为实现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调整区域结构,充分挖掘区域经济潜力,深化全方位开放,为经济发展释放出更为长期、持久的动力,这是新常态下对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以开放促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根本出路。当前,我区普遍存在区域合作机制不完善和互补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与俄蒙经贸合作规模小、重经贸合作轻人文交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向北开放的有利契机,以区域全方位开放为抓手,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从局部开放过渡到全面开放,从积极“引进来”到主动“走出去”,创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更高层次、更多维度、更多联动的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只有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把握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通过深化投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基础设施以及社会公共领域,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加大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流通和融资成本,增强企业生产活力,把深化改革开放与促进经济转型紧密结合起来,借助市场和政策调整所形成的倒逼机制,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立足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准确把握改革方向

  近年来,我区经济实现了跨跃式发展,但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因此,要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切实发挥改革对制度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紧紧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注重实施定向调控,认真谋划推出一批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改革举措,不断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领域,稳步推进改革。一是大力实施简政放权,建立第三方评估长效机制,继续取消下放一批自治区本级审批事项,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大幅减少前置审批,推广网上并联审批等模式,解决部门间、部门与地方政府间统筹、衔接、配套不够,部分保留审批事项实际操作不规范,审批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大、手续繁、效率低的问题。二是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消除束缚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的体制障碍,真正做实市场壁垒的“减法”,做好市场空间的“加法”。三是稳步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研究制定水价、气价阶梯价格制度。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有效防范和解决金融债务风险。五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拓宽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使金融产品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逐步、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

  全面做好改革试点工作。以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为契机,抓紧实施和完善龙头企业和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深化生态建设体制改革,创新与俄蒙合作机制,大胆先行先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抓好改革前期论证。对一些重大改革试点,要科学周密地论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施策,抓紧修改完善改革试点具体的任务和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早见成效。二是采取政府部门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已经开展试点的改革进行评估,加快推广试点效果较好、比较成熟的改革。启动一批新的改革试点。针对我区未富先老、养老人口基数和服务成本大、空巢老人增多的问题,按照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城市居家、社会化、农村互助和牧区等养老服务模式试点,为完善我区养老服务体系积累经验。

  (二)立足于问题导向和顶层设计,提高改革方案质量

  深化改革是适应新常态培育新方式的根本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案的设计和完善。不论是总体改革方案还是具体改革举措,都要坚持高标准,保证高质量,保证改革方案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期待。一是提高改革方案质量,要全面落实中央要求。将中央决策部署与区情紧密结合起来,要坚定不移地体现、贯彻和推进中央已经明确的改革举措,抓紧制定户籍制度、教育招生制度、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等配套措施,更加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实现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调配合。二是提高改革方案质量,要符合客观实际。改革方案设计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时指出,内蒙古一方面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型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较多依赖资源开发,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这也是制约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出瓶颈。因此,应抓紧研究制定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等一批新的改革方案,实现以改革促发展。同时,考虑到改革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区域差异性大,需要建立改革方案动态调整机制,为基层改革实践留下探索的空间和余地。三是提高改革方案质量,要符合群众期待。改革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改革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协同推进。要深入了解群众意愿和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好设计,建立重大改革方案,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社会稳定评估机制,让改革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改革进程。

  (三)立足于稳步推进,狠抓改革举措落地

  抓好改革规划、方案、政策的制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初一公里”,抓好改革方案落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才能更多更快更好地释放改革红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一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分工方案,尽快出台改革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建立改革台账和年度要点,制定具体改革举措时间表,逐件研究、逐件落实,强化督促检查和对账盘点,做到件件有着落、件件有成效。二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督查指导,不仅要当好“设计师”,还要当好“施工员”和“监理员”,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坚决消除推进改革工作中的“中梗阻”和“肠梗阻”,实现“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处理好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必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让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获得法律保障。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时,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提请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修改、废止与深化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修改、废止相关政府规章,为深化改革提供法制保障。四是建立改革评价、监督和风险防范机制。要建立科学有效地改革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建立多元参与的改革评估机制,客观反映、考核和评估改革进程和实际效果;加强对改革事项推进落实的跟踪、检查,对改革的进度、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尝试建立年度改革进展报告制度,健全改革监测评价报告体系,将监督机制常态化、制度化;要科学评估和有力管控风险,建立重大改革的风险预警防范机制,重点做好金融、土地、产权、收入分配等领域的改革风险评估和管理,化解改革潜在风险。

   扩大对外开放,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一)立足于国家战略布局调整优化,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梯级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着眼构建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构想,这是中央深化扩大对外开放和统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全新布局和重大举措,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谋划和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

  我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毗邻八个省区市,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的生态屏障、能源保障、国际通道三大区域价值,直接影响到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资源能源保障和对外开放格局。我们要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的战略定位,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一是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切入点,抓好国内区域合作。围绕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保障能源供给的大基地、生态安全的大屏障、联通俄蒙的大通道,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拓展发展空间、争创发展优势。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大局意识、合作意识,搞好规划的衔接配套,在服务全国大局中发展自己,在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合作中提升自己。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区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积极主动融入环渤海地区发展,衔接落实与其他省区市签署的合作协议和重点项目。抓好与京津冀的清洁能源供需对接,支持周边地区和国内其他发达地区企业来我区投资创业,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与管理,形成引导国内各类经济要素在我区聚集整合、辐射扩散的局面。二是以抓好通道建设为切入点,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我区要发挥向北开放地缘优势,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中俄蒙会展平台,建设互市贸易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综合保税区等。一方面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产业分工与衔接合作,为承接先进生产力转移提供载体;另一方面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平台,实现口岸与腹地互动发展,做大做强口岸经济。

  (二)立足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深化与俄蒙的开放合作

  近年来,我区与俄蒙的合作不断加快,在国家向北开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按照中央经略周边、扩大经济外交的战略部署,抓住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利机遇,以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为目标,全面提升与俄蒙开放合作水平。一是强化合作重点。大力推进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在合作方式、协调机制、政策扶持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沿边开发开放新机制、新途径。二是拓展合作领域。牢固树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互利共赢的大局观,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理念,找准深化与俄蒙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和交汇点,扎实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通”建设,提高合作质量和层次。三是完善体制机制。重点建立跨境合作协调机制、地方政府会晤机制,完善出入境管理制度、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货币清算机制等,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实现突破。

  (三)立足于“走出去”和“引进来”,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将成为新常态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常态下实现对外开放全面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资源压力加大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走出去”不仅能为我区转移过剩产能、“腾笼换鸟”提供空间,也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一是巩固发展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更加注重“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质量。我们要围绕“五大基地”建设,有选择地引进外资,由注重量向注重质转变。加快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企业加强与周边国家在资源勘探、开发及加工等领域的合作。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开展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参股、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二是积极承接先进生产力转移,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在做大做强旅游、运输、工程承包等传统领域服务贸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金融保险、现代物流、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咨询等智力、技术密集和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贸易比重。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提高我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扩大服务产品出口。

  (作者单位: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