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勒图:马鬃山苏木唯一有“执照”的牧驼人
在额旗马鬃山苏木,今年45岁的伊拉勒图是个“名人”,他不仅会摔跤、民歌唱得好,还会修汽车、摩托车,因为牧驼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治区骆驼研究协会于2013年12月授予他“优秀青年牧驼人”的称号,从那以后,乡亲邻里开始打趣地称他为“有执照的牧驼人”。
伊拉勒图从外表上看是个精明强干的汉子,热情地将记者迎进屋里,待奶茶烧开、香气四溢时,他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因为家里比较困难,我13岁那年上小学四年级时就辍学回家放牧了,从15岁开始牧驼直到现在。”伊拉勒图告诉记者,起初他们家在苏泊淖尔苏木伊布图嘎查宗扎哈乌苏驻扎。后来,因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渐渐不适宜牧驼,一家人于1988年赶着110峰骆驼来到马鬃山苏木驻扎。在游牧几年间,他们家的骆驼发展到164峰。2000年,伊拉勒图与哥哥分家,他赶着分得的82峰骆驼来到马鬃山苏木最西端的得日布勒金乌拉扎营。这里正是内蒙古与甘肃交界地带,方圆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没有人烟,距最近的有人聚居的地方甘肃省玉门市花海镇也有80公里。于是,伊拉勒图渐渐肩负起发展养驼业和守土戍边的双重任务。他的妻子萨仁说:“我和依拉勒图是2003年结婚的,婚后我们共同努力,日子越过越好,每年接驼羔40余峰,骆驼总数有320峰,年收入10多万元。”
依拉勒图虽然从小离校牧驼,但他一直没有打消学习上进的念头,在牧驼过程中,他要求自己每天学习掌握5个汉字,并坚持下来,就这样,他的汉语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目前已能读懂汽车、摩托车及家用电器的组装、维修等相关书籍。“你要说他爱学习,他还有点不好意思呢。”萨仁笑着告诉记者,依拉勒图还是个热心肠,无论家里有多忙,只要有人前来求助或者是接到在野外被困的乡亲们的电话,他从来都是毫不犹豫地去帮忙或解救。去年6月的一天,依拉勒图在家里圈起一群骆驼正在剪驼毛时,突然接到本嘎查牧民铁木尔多西的求助电话,原来是铁木尔多西在茫茫戈壁上找骆驼,因为摩托车突然出了故障被困在离家几十公里的荒滩上,无奈之中拨打依拉勒图的电话求助。挂断电话,依拉勒图带着少许工具立刻出发。在茫茫戈壁中找人就像大海捞针,依拉勒图走一阵就得停下来打电话确定方位,有的地方还没有信号,他只能就近找高处地形拨号,就这样走走停停3个多小时才找到铁木尔多西,并将他的摩托车修理好。“如果当时依拉勒图没有及时前来相助,我真不敢想象后果会怎样。类似这样的好事,依拉勒图还做了很多。”铁木尔多西说。
就在本月初,额旗举办第六届骆驼文化节,一向爱热闹的有“执照”的牧驼人却不见了踪影,拨通电话后,依拉勒图告诉记者:“前几天在训驼时肋骨受伤,正在养伤呢。等我好了以后,有什么红火我可不会落下哦!”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