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量——包头东河区非公经济发展扫描

07.07.2015  10:26

  非公有制企业上交税金占财政收入的72.4%,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70%以上。这两个70%以上,清晰地展示了东河区非公经济发展的成就。

  优化环境打造“绿色通道”

  进驻东河区铝业产业园区的一位企业负责人说:“在东河很有归属感”。

  的确。近年来,不断健全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机制,成立了非公经济发展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组建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指导服务中心,逐步将政府的职能转向引导与服务,协助非公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为建立非公经济示范区打牢基础。

  与此同时,东河区在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和减少行政干预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精简办事流程,压缩承诺时限,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政务审批大厅,进驻20个职能部门、开设29个办事窗口、缩减审批时限、开通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保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同时,开通涵盖政策法规、创业培训、金融信息、办事流程等非公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新媒体方便、快捷的优势及时将各种利于非公企业发展的政策信息快速传达到各非公业主手中。依托交通条件便利、历史积淀深厚、非公有制各行业从业人员广泛而众多的优势,东河区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建立了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打造“绿色通道”,先后召开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6场次,17家金融机构、80多家企业参加,帮助企业争取贷款85亿元。

   放宽市场建立多元支撑体系

  利丰农业、鹿王羊绒、民盛网络、骑士乳业……一个个响当当的非公骨干企业扬帆起航。近年来,东河区采取放宽市场、推动多种模式发展非公经济,培育了一大批有市场、有品牌、有竞争力的后起之秀和成功企业。逐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种植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以铝深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以批发零售、租赁、商务商贸、社区服务、房地产、仓储物流为主的服务业等多元支撑的发展体系。

  同时,结合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和包头市“三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放开、吸引非公资本进入城市道路、广场、地下管网、绿化工程、污水处理、养老、医疗等领域,大力扶持和培养本土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优先考虑本土中小微企业进入到商贸、金融、采购等领域,激活区内市场。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销、贸易洽谈、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活动,努力提升商贸服务业品质内涵,再现昔日老包头商贾云集、商贸繁华的盛景。

   壮大龙头拉伸产业链条

  东河区先后提出了全力打造四个示范基地措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为关键,打造以蔬菜、果葡、水产为主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陆续建成的华鹿、祥利丰、南星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获批为国家第八批农业综合标准示范区。目前,蔬菜播种面积达4.8万亩,培育蔬菜商品种苗2300万株,成为包头市最大的蔬菜生产、育苗基地。

  以建设“千亿元”铝产业园区为核心,打造以铝电一体及其应用产业链条为主的新型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产业基地。按照包头市“东铝、西钢、南高、北装”工业布局,集中力量推动中铝50万吨高端合金铝及4×35万千瓦自备机项目。延伸产业链,发展高性能高精铝、铝型材、铝箔、铝合金、铝轮毂、化成箔、压铸件等,提高原铝就地加工转化率。

  打造以仓储、加工、运输、配送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规划建设集公路、海运、空运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与商贸流通加工紧密结合的国际陆港综合物流园区。

  以繁荣文化旅游业为着力点,深入挖掘北梁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以西口、晋商、宗教文化为主的现代旅游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商贸服务业经营方式,支持特色商贸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维多利大商场、蓝泽大金城、深圳茂业中心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构筑巴彦塔拉大街黄金产业带。

  如今,华鹿、维多利大商场等非公经济组织,成为引领东河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龙头”、“新能量”,正激励着东河区非公经济迸发出无限的活力。(王琪)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