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包头农牧民工就业稳定 收入有所提高
2月17日,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据农民工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包头农牧民工就业形势稳定,收入水平稳步增长,本地务工与外出从业农牧民工收入均有所提高。
据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监测的全市460个调查户中劳动力有1032人,较上年同期增加3人。调查显示,农牧民工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年轻农牧民工比重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29岁及以下农牧民工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41岁及以上农牧民工所占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
近九成农牧民工“就业本地化”。2015年,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战略的实行和自治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强力推进,为农村牧区广大劳动力提供了更多本地经商、打工的机会和岗位。
农牧民工收入水平继续稳步提高。2015年,包头农牧民工本地非农务工月均收入261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外出农牧民工月工资水平346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28%。
农牧民工从业以第三产业为主。随着包头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牧民工在就业选择上也凸显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从农牧民工所从事的产业来看,基本上以二、三产业为主。从事第二产业的农牧民工占比为25.7%,较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占比达到74.3%,较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就从事的行业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快递为主)、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分别占25.4%、14.9%、11.9%和8.4%。
同时调查也显示,外出农牧民工中,41%的农牧民工没有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或雇主没有给上养老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90.9%、80%、87.3%、90.9%、98.2%和92.7%。(记者 赵琼)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