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包头 咋包平安: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布下天罗地网

06.11.2015  17:57

  10月中旬,一个在多地盗抢并制造恐怖事件的团伙,途径内蒙古包头市实施盗窃。这一次,他们未能全身而退,被当场抓获。不只是这个团伙,更多的犯罪分子在这里终结了“职业生涯”。2014年,包头市命案发案数同比下降65%,110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35%,“两抢一盗”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6%。

  治安好转,秘诀在哪儿?2013年以来,包头市公安局以“平安包头”建设为契机,全面实施“123”工程,聚力打造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做到了“城乡社区全面覆盖、单位内外无缝对接、空中路面科学集成、网上网下高效联动”。“有了‘高精尖’,还需‘勤苦实’。‘技防’和‘人控’完美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包头市公安局局长郝光东说。

   四级巡控,大街小巷不留死角,群防群治布下天罗地网

  8月19日21时40分许,24岁的丁女士骑电动自行车经过包头市青山区文化路,当她停下来打电话时,一名男子突然冲上前将她车筐内的手提包抢走。丁女士立即报警。正在附近巡逻的娜琳警务工作站民警丁建华、王志兵仅用30秒就赶到现场,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

  此案的快速处置得益于包头市公安局创建的“四级巡控”警务机制,即市局、分局、派出所、社区四级巡控勤务模式,四级部门负责不同的巡控范围。

  包头市公安局部署民警与特警、武警采取车巡、步巡相结合的方式,联勤武装巡逻。每天出动巡逻车500辆、警力1800名,深入大街小巷,开展全天候不间断巡逻;在党政机关、车站、机场、广场、繁华商圈等场所设置30个巡逻防控点,组织警力24小时值守;实行“高峰勤务”机制,提高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启动“红袖标”机制,发动5万名治安志愿者参与巡逻防控。

  针对人财物大流动、流窜犯罪突出的实际,包头市公安局构筑覆盖城市核心区、城区出入口及重点道路、县市际的“三道防线”。以市区新建的14个警务工作站和市内巡警岗亭、交警岗亭为第一道防线,以主城区10个出入口公路检查站为第二道防线,以市际出入口检查站为第三道防线。遇有重大案件查控时,指挥中心可按照勤务等级要求锁闭“城门”,对可疑车辆、人员实施查控。

   科技强警、创新治理双轮驱动,开启智能警务“云时代”

  在青山区光辉社区,每栋楼的单元门前都装有二维码门牌。社区民警徐艳兵拿起警务通,扫描二维码门牌,单元楼内的住户信息即完整地显示在扫码仪上。包头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包头市公安局坚持“向科技要警力、用创新提效率”,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管理水平,成效明显。

  包头市按照“1朵云+3张网+9平台”的整体构架,开启智能警务“云时代”。包头市公安局投入资金5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城市视频监控体系。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建设视频监控点位近8.5万个。

  此外,包头市公安局还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变粗放管理为集约式管理。在社区,每400户居民配备一名网格员,开展人口信息采集工作,通过社工E通终端及时上传至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将上传数据按照检索规范生成门牌二维码。社区民警制作社区平面图,在社区楼栋单元门前安装二维码门牌。各警种在深入社区开展工作时,仅需携带警务通扫描二维码门牌,即可检索每户居民人口信息。

   打基础、重民生、树形象三管齐下,从严治警赢民心

  “民意是公安工作的风向标,夯实基层基础、做实民生警务、树立队伍形象是赢得民心的关键。”郝光东说。

  建立公开选拔干部制度,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营造“求真务实、抓真动硬、拿干货、摆硬货、领导亲力亲为、干部能上能下”的氛围,激发了广大民警的工作动力和活力。同时,从市局各部门到分局股所队等各个层面,对工作进行逐级量化考核,一月一通报、半年一结账、年底结总账,不断进步的重奖,原地踏步的约谈,长期垫底的调整;启用社区警务工作平台,该平台功能包含6大模块38个小项,涵盖了当前社区民警的所有工作职能,真正实现了对社区民警的“一网考”。

  从严治警,坚决维护党纪警纪。重点整治从警行为中的“庸懒散”,执法管理中的“奢私贪”,行政服务中的“蛮横硬推”,以及廉洁自律上的“吃拿卡要”。在2013年、2014年公安厅组织的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度测评中,包头市公安局上升幅度最大,位列第一。

  拓展外延,推进“七进社区”工作。推动社区警务与社区事务一体化运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社区(村)、嘎查为单元的“七进社区”工作,即消防、车管、危管、外管、网管、物管、调解进社区,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有效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