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哈林格尔镇机关干部把办公桌搬到村里头

20.07.2015  11:03

  原标题:包头市哈林格尔镇机关干部把办公桌搬到村里头

  镇里的“衙门习气”没有了,党员干部的作风改变了,社会矛盾直线下降了——从表面上看,驻村服务站解决了老百姓办事空间上的“一公里”,实际上解决了老百姓与党和政府心理上的“一公里”。

  七月的包头市哈林格尔镇,骄阳似火,万物增绿。

  对于以农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当地村民来说,这是一年里最忙最累的时节。

  7月17日上午9时,71岁的张文科老人撇下手中农活儿,急匆匆来到哈林格尔镇政府驻乔圪堵村服务站,替身患残疾的哥哥前来办理“一卡通”。

  负责接待的驻村服务站工作人员曹惠礼给他倒了一杯开水,指导他填表,帮他复印身份证,并在《驻村服务站办理事项登记表》上做了详细记录,然后告诉他:“这事儿我帮您去镇里和区里办,过几天给您送去,您就专心干活儿吧。”

  还没等他离开座位,排在他身后的张何英就走上前,她要办理老年证。仅仅用了3分钟时间,就办完了相关手续。

  “复印身份证多少钱?”张何英问。

  “不要钱,过几天您来取卡就行了。”曹惠礼回答道。

  哈林格尔镇下辖10个行政村,人口居住分散,其中最远的村小组往返镇政府一次就有50多公里,村民办事很不方便。

  一方面,老百姓到政府办事儿总有进衙门的感觉,让党群干群关系越走越远。另一方面,机关干部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发号施令,容易滋生衙门习气。哈林格尔镇党委书记刘永明思考良久:“必须推倒‘衙门’,将老百姓的‘求服务’转变为政府的‘送服务’。”

  为此,镇党委决定在乔圪堵、全巴图、土黑麻淖3个偏远村设立驻村服务站,每个服务站由1名站长和4名工作人员组成。站长由副科级以上干部兼任,工作人员从各职能部门抽调2名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搭配2名年轻干部,村干部也必须同时到场工作,工作时间为每周三、五上午。同时,对办公场所、组织机构、服务内容、工作要求等都做了详细说明,实现“机关干部往下走,部门职能往下沉,田间地头服务三农”。

   资源下沉服务倒置

  驻村服务站的业务内容涉及社保、救助救济等8大类24项,也就是说,不管大事小情,农民足不出村,均可得到解决。如果现场不能办理的,全部由驻村服务站代办,谁接待,谁代办,负责到底。镇政府从财政预算中为每个服务站每年划拨5万元经费,除了用于水、电、纸张等日常开销外,主要用于农田、水利等生产设施的维修应急,不占用村委会一分钱。平常,每个驻村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分两组,一组在办公室接待群众,另一组入户了解民情。

  因为盐碱化严重,土黑麻淖村的土地全部流转了出去,大量村民失业在家。正待村民们发愁时,驻村服务站免费举办了叉车培训班,全村54名村民学到了技术,顺利找到了工作。

  今年年初,哈林格尔村村民杨应保的老伴患白血病不幸去世,家里因治病花光了家当。驻村服务站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他送来500元慰问金,并决定为他免费建一栋砖瓦房。

  去年腊月,由于市场行情不好,兰桂窑村宋亮家养的5口猪怎么也卖不出去,家里连买年货的钱都没有了,把他愁得团团转。正在驻村服务站上班的镇政府农业办公室屈枝元得知后,每天下班后带着宋亮,到她住的小区挨家逐户敲门卖猪肉,十来天就卖完了。卖肉那段时间,一些邻里议论纷纷,有人怀疑屈枝元犯错误下岗了,有人怀疑她是利用职务之便做买卖,说什么的都有。但屈枝元心里想,只要能把猪肉卖出去,爱咋咋地吧。

  “这种雪中送炭的党员干部,老百姓咋能不喜欢呢?”宋亮感激地说。

  数据显示,驻村服务站创建一年多来,累计接待群众3872人次,受理事项1205件,已经办结1199件。驻村服务站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以至邻村的群众纷纷来到镇里,请求享有同等待遇。

   解决了心理上的“一公里”

  近半机关干部驻村,谁来管理他们?服务质量又靠什么来保障?

  为确保驻村服务站的工作质量,每个服务站均配置了镇村远程视频系统,把驻村服务站与镇政府中心会议室、政务大厅、镇党委书记办公室、镇长办公室4个点互联互通。哈林格尔镇先后出台了接待制度、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等六项制度,让服务管理有了程序上的规矩。此外,纪检部门在每个驻村工作日,对每个站点的出勤情况、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都要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结果当天上报镇党委。

  驻村干部的表现与业绩,均与年终考核挂钩。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主动性、满意度等各项指标的考核均由村民来给打分,驻村干部干得怎么样,一切由村民说了算。

  驻村服务站的设立,除了方便村民办事,更主要的是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包头市亿资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白云对此感触颇深。去年,他和兰桂窑村一村民发生了一起纠纷,眼看要闹出人命,经过驻村干部、镇司法所所长付衡彦的几番调解,双方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在厂汉村村民兰文广看来,驻村服务站的设立,大大提高了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只有群众对党和政府满意了,信任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农村落地生根,党的基层政权才能更加巩固。”

  驻村服务站的设立,对村委会的工作也有很大促进,进一步激活了村干部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乔圪堵村委会主任贺永恩说:“过去,我一个月只去一两次办公室,平时只是通过电话联系群众,毕竟村干部也是农民,也有田地,没那么多时间兼顾工作,现在我一个月至少去10次办公室,再不能偷懒了。”

  “以前农民来找我办事,我没耐心,语气也不好。通过几个月的驻村工作使我明白,只要和农民打成一片,平起平坐,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员干部与农民是一条心,他们反而对你可好了。”对于驻村干部田瑞芳而言,这不啻于一场灵魂的洗礼。

  镇党委书记刘永明感慨地说:“从表面上看,驻村服务站解决了老百姓办事空间上的‘一公里’,实际上解决了老百姓与党和政府心理上的‘一公里’。”

  看到同事们身上发生的变化,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的镇财经办会计刘雪婷,早就按捺不住走下去的冲动,她先后3次向镇党委提出驻村申请,最近终于得到了批准,“我刚去段四圪堵村工作了一天,就为村民办了7件事,让我头一回觉得自己有这么重要,当一名党员挺光荣。”(《北方新报》记者 刘向平)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