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大扶贫”让13万群众稳定脱贫

18.03.2016  09:41

驻村干部摸底调查。

  着力化解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瓶颈,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向贫困村户倾斜。图为帮助贫困户拆除危旧房屋。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参与扶贫攻坚,切实形成各方力量支持的工作局面。图为包钢集团等企业在“扶贫日”启动仪式上进行现场认捐。

 

  围绕菜署肉乳产业布局,大力培育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切实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图为达茂旗肉牛繁育基地。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密切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形成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产业支撑。图为初具规模的达茂旗民族食品加工企业。

 

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爬榆树新村改善了偏远山区农牧民生活条件。

  全面达小康,农村是短板;农村达小康,贫困地区是短板。对工业城市包头而言,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一直是“心头之痛”。

  包头市现有290个贫困村,一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自治区根据国家扶贫标准2300元确定包头脱贫任务为1.3万名贫困人口,而按照包头市贫困标准4300元计算,有10.4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山北地区和沿黄地区。

  将精准扶贫与“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效融合、互促共进,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和基层组织建设等6项重点任务,集中全市之力帮扶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固阳县和大力推进山北地区协同发展,努力构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包头市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扶贫开发道路。

  包头市扶贫办主任云瑞介绍,“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1.7亿元,实施了一大批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项目,13万贫困群众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集全市之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走进土右旗双龙镇双龙新村,在冬日的阳光下,屋顶上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电池板格外醒目。

  该镇副镇长王跃介绍,双龙新村是包头市的光伏扶贫示范村,由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公司投资1.2亿元、包头市和土右旗两级投资7700万元规划建设,村民提供3亩地,拆掉旧房,就可以免费入住一套84平方米的新房。

  不仅如此,按国家政策,每发一度电国家补贴0.72元,农户能分到0.58元。按双龙新村现有每户装机容量计算,每年发3.5万度电,每户村民能收入2万元左右。山路能源集团总经理赵雄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回来,我们集中进行现代化种植,农户光伏补贴、流转土地和务工3份收入加起来就有8到10万元。”目前,双龙新村已完成112套住宅及小区配套建设,明年8月,342户农民将全部搬迁到新村。

  “通过与新农村建设、设施农业等项目有机融合,村子正在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王跃对下一步的发展充满期待。

  以培育贫困地区产业和完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包头统筹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程。

  2015年底,在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固阳县设立的“教育医疗救助基金”已落实资金815万元,解决了453户因学致贫家庭和236名因病致贫人口的脱贫问题。在医疗教育扶贫中,包头市3600名贫困农牧民享受到免费健康体检,120名贫困家庭子女得到就学资助、就业培训等服务,价值700万元的医疗设备改善了贫困旗县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

  这个冬季,第三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首届中蒙冰雪节以交融体验性、艺术观赏性和国际交融性为特色,吸引着八方来客。借助“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这一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加入到开办牧家乐、经营民族用品和特色美食的行列中。固阳县、达茂旗、石拐区、土右旗4个重点旗县区深入挖掘五当召、马鞍山、大仙山、美岱召、九峰山等景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整合当地及周边古代建筑、乡村风貌、特色产品和村民生活等优势,将精准扶贫攻坚工程与旅游富民工程结合,引导贫困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来。

  结合发展光伏扶贫、林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立足4个重点旗县区的资源禀赋,包头市因地制宜地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360多项,初步完成山北地区马铃薯种植、小杂粮种植、肉羊繁育和山南地区有机蔬菜种植、特色养殖的扶贫产业布局,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固阳县,借助当地被列为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示范县的契机,包头市协调金融机构构建立贫困嘎查村互助资金、贫困旗县中和农信小额信贷资金和全市金融扶贫专项贷款资金“三位一体”金融扶贫体系,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每年提供专项贷款3亿元以上,为扶贫项目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此基础上,包头市健全完善扶贫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以土地流转、共建生产基地、投资入股、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使贫困群众更多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并从中受益。

  在政府推动下,全社会关注扶贫、重视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已有310家帮扶单位、大企业、民营企业、社团组织等参与其中,推动资源集中向贫困地区倾斜。而包头市编制完成的《救助贫困学生资金管理办法》《包头市贫困地区法律援助工程实施方案》等社会帮扶具体指导办法,切实构建起社会资源与贫困地区有效衔接的平台。

  “精准扶贫”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猴年春节,在固阳县金山镇旧城村,党员活动室和电子阅览室成为最红火热闹的地方,看书、上网、练习打坐腔,村民们不再像往年那样猫在家里。村民们说,这是驻村干部王玥带来的变化。

  2015年,包头市在固阳县、达茂旗、土右旗和石拐区的110个重点贫困村启动实施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从全市110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和4个重点旗县区选派220名科级干部和110名大学生村官驻村脱产帮扶,参与帮扶干部总数达到3000人以上。当年5月,市委组织部干部王玥被派到固阳县金山镇旧城村开展精准扶贫和“十个全覆盖”工作。两周内,他走遍全村所有的贫困家庭。

  在王玥协调下,包头市委组织部、包商银行和市扶贫办3家单位帮扶120万资金在村里建成1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王玥又联系农业合作社承包大棚,雇用15户贫困户共35人开展种植。贫困户务工收入加上年终合作社的利润分红,每人收入预计近万元。

  为满足村民文化生活需求,王玥还协调相关单位配备了20多台电脑,成立打坐腔、秧歌队等活动团体,购置服装、道具和二胡等大量乐器,新建了党员活动室和电子阅览室。广大农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鼓起致富的信心,党组织的凝聚力也大大加强。田间地头,农民谈论的大都是增收致富的话题。

  在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包头市建立省级领导联系贫困旗县、市级领导联系贫困乡镇工作机制。在4个重点旗县区成立扶贫工作团,乡镇苏木成立扶贫工作队,嘎查村成立扶贫工作组。按照1个贫困村选派2到3个帮扶单位对口帮扶的原则,选派31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110个贫困嘎查村,形成了自上而下、合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工程的工作格局。

  目前,全市完成贫困村户及贫困人口建档立卡56171人,实现了数字化、精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4个重点旗县区、23个乡镇、110个重点村扶贫开发4年规划和贫困户年度帮扶计划。

  “十个全覆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协调发展

  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在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中,包头市两年累计投资54.2亿元,完成592个村庄的建设任务,累计受益覆盖人口达到41.5万,占全市农牧民总人口的83%。

  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依托,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包头市先后将全市110个贫困村中的54个村纳入工程实施范围,实施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道路建设等“十个全覆盖”项目200多项。

  在固阳县,记者感受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给这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分丘陵五分山,还有一分滩和川”“十年九旱,年年春旱”道出固阳县的主要地形和气候特征。固阳县是包头市基础条件最差、人均纯收入最低、贫困人口最多、发展最为滞后的地区。全县有60个贫困村,25个自治区级贫困村,35个市级贫困村,农村五分之一为贫困人口。1994年,固阳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底,调整为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

  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路、水、电、通讯、卫生室、危房改造等建设,让农民实现了基本生活有保障;通过新农合、大病报销、临时救助、教育基金、大学生上学救助金等方式,让农民实现了必要支出有保障;通过农牧业产业化、土地流转、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了稳定收入有保障;通过扩大贫困户参与和选择贫困项目的自主权,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种养户,让农民形成收入增长常态化模式,实现了持续脱贫有保障。

  让当地农民欣喜的是以种植“一薯、二粮、三油、四杂”为主的种植链条正在加快推进,占地1200亩的马铃薯综合交易市场初具规模,马铃薯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达51家。固阳县委书记赵君告诉记者,下一步,固阳县将重点探索发展新的高效节水马铃薯产业,初步形成以金山镇万亩滩、兴顺西镇包白线沿线、怀朔镇固百线沿线为核心的3大马铃薯滴灌种植区。同时,“订单农业”和“农市对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殖业产业链条,为固阳县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找到一条光明之路。

  “包头市把扶贫开发与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机结合,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异地搬迁安置、金融扶贫惠民、产业发展增收、生态保护固体、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兜底保障和社会扶贫推进工程在内的8大工程,推动贫困地区与全市协调发展,将确保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与全市同步实现小康。”云瑞介绍,包头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包头市将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保证市级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记者吕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