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房产监察执法宣传接地气

26.10.2015  11:59

包头市房产监察执法宣传接地气  

 

                             

                              支队执法人员开展二手房中介机构执法检查并发放宣传材料。

                          文/杜娟 图/赵飞翔

市房产监察支队作为我市房地产市场监管执法部门之一,认真贯彻市住房保障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执法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传播力,普及购房法律知识,让宣传工作更接地气,让房地产维权意识深入人心,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房产监察执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工作的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如今,该支队的咨询投诉受理热线“5128616”已成为我市大多购房群众熟悉的知情热线、知心热线。

发布检查通报,实现信息对称

为进一步强化商品房预售管理,便于市民查询、了解我市在售房地产项目的“五证”办理情况,确保群众购房安全,从2014年起,该支队通过“包头房地产网”发布商品房预售专项检查结果通报,及时通报我市昆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及稀土高新区管委会的各大房地产项目《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办理情况,同时将以往的季度通报增改为月度通报。该通报成为各大房地产网站和群众微信转载的热点,也成为群众购房前的参考“宝典”,切实实现了房地产项目监管同群众信息查询的对称。2014年以来,该支队累计发布商品房预售专项检查结果通报18次。

张贴投诉电话,维护群众权益

随着我市二手房交易不断升温,良莠不齐的二手房中介市场和应履行的法律程序让不少购房人眼花缭乱,一不小心便容易上当受骗。针对此类问题,该支队执法人员在我市各房地产中介机构(信息部)明显位置张贴“包头市房产监察支队咨询、投诉举报电话5128616”的提示标语,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在进行出售、购置或出租、租赁二手房等交易时,发现房产中介机构存在违规行为或出现纠纷,拨打投诉举报电话。同时,该支队将规范房地产中介行为,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作为近两年来重点工作之一,多次组织开展中介机构专项治理,共受理群众反映中介类投诉举报35件,为购房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56万元。

设立户外广告,宣传直观有效

为进一步拓宽购房知识公益广告的宣传渠道,提高公益广告宣传的影响力和辐射面,该支队自2014年起在市五区26个房地产项目的工地外围悬挂“买房看五证、权益有保证”的大型提示性宣传标语,公示咨询投诉举报电话,面积约1680余平方米。宣传标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既向广大群众普及了购房知识,又美化了市容环境,成为了各区主要道路、施工现场的一道风景。

加强媒体沟通,提高群众知情权

早宣传、敢宣传、真宣传”是近年来该支队同各大媒体合作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信息公开的重点推进,做好购房风险提示,对主要业务工作、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宣传报道,对典型案例查处情况进行发布,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质疑,积极作出正面的回应与解答,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工作。2013年以来,该支队参与录播内蒙古电视台《新闻天天看》、包头电视台《行风面对面》、《直播包头》以及包头广播电台《第一房产》等节目27期,并且同电台《行风热线》、《第一房产》栏目建立长效合作,定期发布商品房预售专项检查通报及房地产相关热点信息。

把握市场动态,发放工作资料

随着我市在建房地产项目的陆续上市和交付使用,针对个别项目无法按时完工、交付或网签的问题,该支队对近两年来受理的各类投诉举报案件进行整理,向全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封信》500余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依法规范经营的相关要求及建议,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经营,及时处理同购房群众的矛盾纠纷,避免引发群体性信访事件的发生。对新开工的房地产项目,该支队强化事前监管,及时主动的同开发企业联系、沟通,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应提交的材料和开发经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为进一步保障广大购房群众的合法权益,该支队就实际购房过程中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整理形成《购买新建商品房提示》,在全市各售楼场所向购房群众进行发放,累计4800余份,使购房群众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做到明明白白消费、放放心心购房。

针对群众反映在二手房交易时出现的各类纠纷问题,该支队印发《二手房中介市场监管宣传资料》300余份,督促二手房中介机构(信息部)规范从业,警示购房群众不断提升自我防备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造成群众财产损失的事件发生。

在全市私搭乱建集中清理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中,该支队会同相关部门在各区街道办事处、物业服务企业、居民社区内张贴开展私搭乱建集中整治的通告26300余份,悬挂条幅100余条,为集中清理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注信访热点,排查信访隐患

加强舆情关注,对可能影响地区和部门稳定、存在重大信访隐患的项目进行排查,及时函告有关部门,做好预警工作,并提出处理解决意见,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害购房群众利益事件发生。通过对日常信访投诉举报的整理分析,更直观地整合社情民意,编印《信访案情专报》进行上报,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畅通了渠道。

做好举报受理,加强政策解读

该支队自2013年成立投诉举报受理中心以来,注重对投诉举报受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中心工作人员不仅仅要按照受理、转办、协办、督办、反馈、回复、通报、存档的流程,积极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同时要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政策法规进行宣传解读。随着社会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该支队的社会知晓率不断提高,切实解决群众咨询、投诉无门的困境。2013年,该支队共受理各类咨询、投诉案件1444件,2014年,该支队共受理各类咨询、投诉案件2640件,2015年前三季度,共受理各类咨询、投诉案件2303件。通过对受理的各类案件的分析,政策咨询类案件所占比例逐年提升,部分群众在进行新建商品房购买、二手房交易、房屋验收使用等与房地产有关的业务前,要致电热线电话进行详细地咨询了解,维权意识和警惕意识也是逐步加强。

转发微博微信,夯实宣传平台

日常工作中,该支队主动适应媒体新常态,积极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转发正面的资讯信息,切实将网络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形成良好的宣传舆论声势。近两年来,该支队通过“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官方微博”等,累计转发微博6300余条,转发“包头房产微信平台”有关二手房交易、公积金办理、维修资金缴存等宣传信息70余条。该支队将探索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增强互动环节,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白鹤等万余只候鸟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王靖)金秋十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