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青山区:为社区之网注入新“张力”

16.12.2014  18:33

纺织社区社会治理改革前

保利社区心理治疗沙盘

北新社区居民议事

纺织社区社会治理改革后

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钢筋水泥撑起的高矮楼房,连成了我们生活的社区。社区如网,包罗万象。你我虽不再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但从未离开这张网。清晨的一声鸽哨,日间的人声鼎沸,傍晚的万家灯火,无不显示着社区的活力,真实而平常。

2012年1月,青山区在全市率先开启街道社区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力主“政府该做的事不缺位,群众能管的事不包揽,社会可办的事不替代”。两年间,每一项改革措施的落地,都希望为社区之网注入新的张力,让社区更显生机、活力。

今年初,青山区被国家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居民自治——

        从“他管”变“我治”

纺织小区的居民多是前棉纺厂的职工和家属,其中一些生活困难者在小区里的马路市场讨生活。由于小区大门不设防,周围的商贩也跟了进来,市场越来越大,人流越来越多,小区环境越来越差。居民们受不了,居委会管不了。城管执法人员来了,小贩们要么跑,要么硬碰硬。几个回合后,马路市场依然存在,许多人都头疼。

迎宾二社区有个居民在院里私盖车库并占用通道,邻居们觉得他侵占公共用地,用以牟取私利,常私下发牢骚,有人还写信向自治区反映。但始终没有解决,居民们的怨气越来越大。

北新小区的无业人口多、老年人多、流动人口多,3300多户居民中有210多户吃低保。审批低保指标时,常有人觉得政府部门在执行政策时不公平,加上互相怀疑和猜忌,弄得邻里关系也很紧张。

上述几条,都曾是社区里的顽疾。类似情况,在青山区的47个社区还有很多。因为顽疾久治不愈,居民们埋怨以居委会主任为代表的政府“不为百姓着想,不干正事儿”;居委会主任抱怨连收卫生费都要看人脸色,社区工作干得寒心;政府部门投钱投精力,在社区里做了许多好事实事,但少有居民真心说好。

转机出现在社区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后,青山区将“居民自治”当作这项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纺织小区居委会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就马路市场的去留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多数居民认为,市场离家近,价格低,有存在的必要,但必须管好。随后,社区居委会牵头由商户推选领头人成立了市场管理组,实行自管,制定并通过了管理公约,两位常年摆摊的热心老居民被推荐为负责人,每天义务管住外来商贩随意进入小区。而剩下的商贩则挂牌经营,居委会成立监督小组,为他们建起围栏,提供便利,并督促他们规范经营。马路市场变得有秩序了。

迎宾二社区居委会主动牵头组织居民建立自治小组成立业主委员会,和居委会共同监督违章建筑。迫于居民依法自治的压力,现建车库的居民已将占用通道的建筑转交社区,其它建筑正在协商中。同时,居委会和居民们又共同申请青山区政府出资,对小区道路进行了硬化。小区环境得到改善。

北新小区居委会召集居民成立议事厅,议事厅下设公共事务组,成员代表参加每季度的低保审批专题议事会。会上,大家开诚布公,谁家有房有车,不该纳入低保;谁家确实困难,需要帮一把,都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来。群众事群众议,增加了低保审批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维护了民心稳定,也强化了政府的威信。

总结去除顽疾的心得,纺织小区居委会主任王淑丽说:“刚提自治时,有的居民认为就是自己管自己,不用再听政府的,其实并非如此。政府不再‘划桨’,但还得‘掌舵’。”迎宾二社区居委会主任杜子慧说:“关系居民利益的事,要真正让居民说话。”北新小区居委会主任说:“居委会工作不是大包大揽,要引导居民作主。”

其实,“居委会组织居民自治”早已存在,但多年来,受居委会行政化倾向影响,组织居民自治的功能逐渐被弱化。据了解,以前青山区一个居委会对接的行政工作就有近百项,居委会主任还要兼任社区党委书记,“基本没时间和精力从事基层民主自治工作”是多数主任们的内心真实想法。另外,缺乏经费支持也是个问题。

找准薄弱环节,青山区对症下药。社区缺工作人员,就把街道工作人员派下来,改革后,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平均增加至17人;缺钱,就把社区工作经费平均增加至50万元;缺办公活动场所,就投资1200万元新建改造社区“两室”用房,全区“两室”用房平均面积达到805平方米;居委会去行政化,就投资2600多万元,在47个社区建起“一站式”服务大厅,全面承接居委会的行政工作。同时,居委会主任不再担任社区党委一把手,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组织居民自治上。

如何吸引广大居民参与到自治工作中?现实是,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差,缺物业管理,贫困人口集中,对政府和社区依赖度高;新型社区的多数居民只把社区当成“安家所”,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对此,老旧小区的代表——棉纺小区的做法是:发挥社区党委的号召力,组织几个楼栋成立党支部,让楼栋里的党员积极分子站出来,引领其他居民共同议事。新社区的代表——保利社区的做法是:在居民中组织文体团队,社区免费提供活动场所,在文体活动中增进居民们的沟通和交流,并通过挖掘各团队中的组织人才,逐渐培养其成为“社区领袖”,议事时让他们代表一方群众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