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包案下访零距离解决群众诉求

27.05.2019  18:21

    “我家开荒的地被村委会以集体名义出租挪用,在发放排污补偿款时明明有父亲的名字,却不通知领取,现在我们要追究地的归属问题和钱的领取问题……”4月3日,呼和浩特市托县纪委监委收到一条上级转办的网络举报托县古城镇西云寿村村委会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

    经过对该问题线索初步分析研判,托县纪委监委成立由县纪委监委信访室、古城镇纪委组成的下访组,走进西云寿村。

    4月11日,下访组组织古城镇纪委干部、西云寿村新老“两委”班子成员与反映人张某某在西云寿村委会召开见面会,大家伙儿围成一圈坐下来,现场沟通核实问题。当着张某某的面,下访组分别调取了西云寿村租地证明、排污款发放明细以及相关政策文件,通过反复比对,未发现张某某的开垦土地证明材料,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土地应归村集体所有。由于土地权属问题不是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工作人员向张某某耐心解读政策、进行疏导。

    “我常年身居外地,对村里的土地政策规定不是很了解,这回纪委帮我当面作了核实,我才弄明白了。”张某某接着说,“那为啥排污款发放明细表里有父亲的名字,后来却改成了他人名字,由他人领取?

    针对张某某对村委会发放排污补偿款过程中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截留侵占问题提出的质疑,下访组当即赶赴排污补偿款实际领取人家中进行调查核实。

    原来,张某某的父亲与实际领取人是兄弟俩,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张某某所看到的发放明细表是村委会之前给排污补偿款出资方提供的“笔误”稿,稿中误将实际领取人的名字写成了张某某父亲的名字。而正确的发放明细表,村委会在报送财务审核时已及时作了更正,款项发放也不存在问题,村委会对出现笔误的工作人员也给予了批评。事实清楚后,下访组就问题核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张某某,张某某的质疑也随之消除。

    “这是‘上访变下访’工作中的一个案例,是按照市纪委监委的统一部署,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和集体议、当面说、现场核3种方式,形成的5环相扣的包案下访工作模式,不仅顺利破解了反映人张某某的信访难题,消除了张某某对村委会的误会,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而且将问题解决在了萌芽状态,防止了信访矛盾的激化,有效促进了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包案下访’成效初显。”托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年初以来,在呼和浩特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包案下访工作中,针对民生领域、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信访案件,各旗县区纪委监委以及各乡镇、街道纪(工)委领导干部主动下访107批167人,排查信访问题99件,解决54件,正在办理45件。(郑学良)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