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县多举措助力富民产业健康发展
化德县适应经济新常态,紧紧围绕羊驼绒防寒防潮服装特色支柱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配套延伸、整合提升,全力打造打造“中国羊驼绒防寒防潮服装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实现这一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全县服装产量将稳定在2600万件,实现产值18.2亿元。
在这一产业发展中,化德县委、政府以富民兴县为目标,按照“统筹城乡,产城互动,人城共融,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思路,抓龙头、树品牌、提质量,进一步解放思想、引进外力、激活内力、借力发展,继续完善服装创业园一期工程,适时启动建设二期工程,创业园区占地20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将建设成为“1心5区”:即商务中心;原辅材料加工区、服装成品加工区、仓储物流区、批发集散区、职工生活区,其中职工生活区配套2.5万平方米职工公租楼,可解决职工安居问题,并配建养老院、医疗卫生、幼儿园、中小学等公共服务机构。目前,一期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投入运行,园区吸纳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服装企业入园,充分发挥创业园示范引领作用,已有8家企业入驻。在园区带动引领下,全县服装产业迅猛发展,生产企业达到286家,从业人员2.7万人。服装城全部建成后,可入驻大型服装加工企业30家,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产值达17亿元以上,利润3.5亿元。
为扶持这一富民产业更快发展,县委、政府在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积极营造宽松优良的服务环境。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与内工大纺织学院等知名大学、院所合作,鼓励支持产品研发,充分利用民贸企业优势,努力培育民族品牌,年内将全力打造自治区著名商标2个,并抓住自治区国际商会包扶的机遇,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助推服装企业产品出口外销。县政府还相继投资1121万元,完善建设包含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七大功能、面积为34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在服装服饰领域汇集有效的服务资源,寻找开拓有价值的服务内容,为生产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并通过跟踪、回访、抽查、专家评定等方式,定期对各平台进行打分排名,对其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优胜劣汰的机制不断吸纳优质的平台,确保平台服务质量。平台在龙头企业、产品研发、民族品牌、出口外销、行业监督等资源优势整合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信息多元化、全方位的公共服务,逐步完善了产业集群的社会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