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内蒙古最大投资来源地 到位资金5600多亿

19.07.2016  09:36
      7月的内蒙古大草原,天蓝草绿,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草原到沙漠,从“浩特”到“嘎查”,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京蒙合作成果遍地开花;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京蒙合作由“帮扶”到“共赢”的喜人变化……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引进北京市合作项目达到1930多个,到位资金5600多亿元,占同期引进资金总额的30%,北京市成为内蒙古第一大投资来源地。

   大体量、高投资北京产业多头并进

  在“塞外煤海”鄂尔多斯的装备制造基地,来自北京的高科技企业,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与服务供应商京东方科技集团投资220亿元在此落户。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内蒙古享有的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为前来投资的外地企业营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随着京能、北控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北京企业项目纷纷落户内蒙古,大体量、高投资的北京重点产业多头并进,一个个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为内蒙古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精准化帮扶让贫困户“减贫脱帽

  北京、内蒙古双方共同设立了“重点地区帮扶项目资金”,主要面向赤峰、乌兰察布两市贫困地区,同时北京市16个区县还与两地16个旗县结成“一对一”帮扶机制。

  在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苏泗汰村,记者看到帮扶资金建起的蔬菜大棚内,挂着水珠的黄瓜和西红柿已经成熟,村民韩显林说:“建一个这样的蔬菜大棚和附属设施需要14万,不过我自己只掏4万元就建成了,如果赶上行情好,一年就能收回成本。

  这样的蔬菜大棚在苏泗汰村有80多个,直接带动了村民增收。而帮扶项目不止于此,村里还集中建设了36座300平方米的标准化羊圈,肉羊存栏量达5600多只。十二吐乡乡长谢艳丽说,苏泗汰村仅3年时间人均纯收入就翻了一番。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柯永果表示,“重点地区帮扶项目资金”5年来共实施帮扶项目248个,投入政府资金8.3亿元。

   京蒙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郊的蒙草公司大棚里,五颜六色的花草让人眼花缭乱,这里培育的全部是耐寒、耐旱、生命力顽强的花草植物。它们不仅仅是用来观赏和美化园林,更承担着修复当地生态的重要使命。

  内蒙古蒙草公司是国内唯一以驯化本土植物用于生态修复的上市企业。蒙草公司在北京建立了京津冀乡土植物研究院,专门致力于选育推广京津冀地区乡土植物,他们从野生植物中优选出的长青石竹、青绿苔草等栽培品种已成功应用到APEC雁栖湖会议中心、京密引水渠团城湖调节池等绿化工程中。今年4月,蒙草公司提供了“北京地区122种园林植物的耐旱能力评价”,推出了“种养一体化”的节水园林方案,正在“北京市增彩延绿示范工程”——北京东郊森林公园投入建设。

  在通辽市奈曼旗,当地治沙企业致力于利用先进技术和当地丰富的硅砂资源,对沙漠进行综合治理,变害为宝。他们以沙漠硅砂为原料研制出的透水砖等生态砂基建材千变万化——可以透水,也可以保水;可以透气保水,也可以透气不透水;还可以透水不透油。这些透水砖看着不太起眼,却铺进了颐和园、长安街乃至鸟巢等。去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阿拉善盟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重点项目投资推介会上,首创集团、同仁堂、中青旅集团等5家北京企业与阿拉善盟达成了投资沙产业的意向。

   未来合作空间广阔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绿色农牧产品资源,北京则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农牧产品产销合作是京蒙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保安集团、挑战集团等一批企业都已在内蒙古投资农牧业项目,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广场、大盛魁中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展销中心等也已落户北京。

  新能源方面,内蒙古坐拥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目前,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均已编制完成相应的外送新能源规划报告,规划建设赤峰市外送北京新能源基地与乌兰察布市外送北京新能源基地。

  据介绍,北京市已将内蒙古纳入到“9+10”区域旅游合作联盟,两地旅游企业合作打造的“乌兰察布草原文化游”、“克什克腾号”草原旅游专列品牌已成功推向首都市场,乌兰察布、锡林郭勒、赤峰、通辽等地成为北京自驾游首选胜地。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京蒙合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柯永果介绍,两地已起草形成了京蒙“十三五”时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和合作帮扶规划。“十三五”期间,京蒙双方将共同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联合打造面向俄罗斯、蒙古国的高速运输走廊和陆海联运大通道;加快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提升内蒙古各机场作为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主备降机场保障能力等。(记者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