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小康路上再发力

29.03.2015  18:22

  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强调,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和扶贫攻坚工程,直接关系1千多万农村牧区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直接关系近200万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对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2014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和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

  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性民生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强调:“要顺应农牧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帮助农牧民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起来。”2014年,自治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落实“8337”发展思路,“十个全覆盖”工程深入扎实推进,农牧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2015年是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攻坚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工程的建设任务比去年还艰巨,工作难度更大,面临挑战更多。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作出安排部署,我区将再接再厉,攻坚克难,确保今年“十个全覆盖”工程任务顺利推进,让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为农牧民生活添彩,让农牧民有更多获得感,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顺民心、厚民生,开局之年幸福全覆盖

  正确领导,同心协力,狠抓落实,良好开局

  2014年是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开局之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全区上下同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实现了良好开局,为3年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2014年全区计划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有4338个嘎查村,开工率为100%,已完工3588个嘎查村,完工率为82.7%;计划总投资224.85亿元,已完成投资273.93亿元,占计划的122%,其中,中央和自治区投资90.51亿元,盟市、旗县配套79.25亿元,农牧民自筹69.04亿元,银行贷款16.79亿元,企业及其他投入18.33亿元。

  一项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农牧区面貌、农牧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变

  从建成的嘎查村来看,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和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走水泥路、住安全房、喝干净水、看放心病、领养老金”已经变成了现实;嘎查村未来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广大农牧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

  为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十个全覆盖”工程涉及面广、资金量大,实施项目的地区农村牧区整体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实现了广大农牧民长久以来的梦想,同时也为加快推进我区发展一体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保质量、聚合力,承启之年快步奔小康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选择

  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指出,总的看,我区广大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环境还比较落后,如果到了2020年农村牧区面貌依旧,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因此,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选择。对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工作。

  2015年是攻坚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2015年计划完成5800个嘎查村,占总任务的49%,计划投资366.13亿元,其中中央和自治区投入114.56亿元,盟市、旗县配套134.53亿元,群众自筹92.13亿元,银行贷款19.66亿元,企业及其他投入5.13亿元。

  到今年底,两年实际累计完成量必须达到总任务的70%以上,条件允许的盟市可完成80%。如果今年盟市规划任务能够如期完成,那么2016年将完成剩余2515个嘎查村的建设任务,计划投资165.04亿元。

  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指出,2015年,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科学调配资源,合理摆布项目,精心组织施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在工作安排上要注意与扶贫开发、县域经济、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建设。

   难度大、挑战多,5项措施决胜攻坚战

  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指出,今年“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任务比去年还艰巨,工作难度更大,面临挑战更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突出抓好5项工作: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十个全覆盖”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领导,在“一把手”。各地区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把实施“十个全覆盖”当作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亲自主持研究,周密安排部署,着力解决好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严格考核,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对每年的任务要分户建台账,记载工程建设进度和完成情况,完成一个销号一个。要强化责任追究制度,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要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遇到矛盾及时处理,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要拿出决战的勇气和克难攻坚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打好今年的攻坚战。

  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集中发力、精简高效,建成群众满意工程

  工程投向要一致。有关部门在安排项目时要与盟市搞好衔接,工程项目向“十个全覆盖”村靠拢,并允许地方对建设资金和项目向“十个全覆盖”项目区调整集中,确保投向一致,集中发力,使有限资金充分发挥作用。

  项目审批要精简高效。要进一步简化程序,结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下放“十个全覆盖”工程所涉及的审批权限,减少项目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确保各项工程如期开工。有些工程实施可以采取群众自建、政府验收予以补贴的方式,做到既符合群众意愿,又维护群众利益。

  工程建设要统筹协调。各项目主管部门要统筹协调,集中推进,尽量缩短工期,减少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在工程建设当中要注意政府投入和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尊重农牧民意愿,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降低建设成本,建成群众满意工程。同时,要强化工程监督管理,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按时间节点量化的目标进行督查验收,稳步高效推进工程建设。

  拓宽资金渠道,整合投入、创新机制,基础保障落实到位

  工程建设资金是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保障,必须落实到位。各盟市、旗县要根据年度任务量,将一定比例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支出。要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载体,将农牧业发展、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一事一议、扶贫开发、公共文化、教育、广电等专项资金捆绑整合使用,集中投入“十个全覆盖”工程。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种筹资方式,要注重同金融部门的协作,采取有效政策和机制,通过银行贷款途径,解决“十个全覆盖”工程资金供应不足问题。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切实加强资金的管理,对于已经列入预算的资金,要加快拨付进度,确保开工前全部到位。“十个全覆盖”工程资金要专款专用,决不能挤占挪用。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

  在工程设计、施工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原则,不可脱离现实贪大求洋。要做到可复制、可推广,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符合当地文化特点和生活习惯。在牧区,要充分考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特点,注重投入的效果。在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时,要重点加大储水窖建设;在实施街巷硬化工程时,要根据嘎查的规模和实际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在实施通电工程时,要注重使用风光互补发电,不一定都搞长距离送电;便民连锁超市、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可采取流动服务车等形式来实现。

  逐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政府支持、群众参与,自觉维护建设成果

  “十个全覆盖”工程建成后,管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各盟市、旗县切实负起管护责任,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工程管护长效机制。要把政府支持与群众参与结合起来,既要有政府的资金扶持,又要落实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义务责任,通过适合当地、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到工程管护中来,不断增强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把工程管护好。同时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在农村牧区倡导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按照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乡规民约,树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自觉维护“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成果的社会氛围。

   图表设计:苏昊   文字编辑:李振南

[责任编辑 赵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