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春季备战正当时

05.04.2016  10:45

  当前,通辽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已进入全面备战状态。按照气候条件,四月份各项工程建设将全面启动。春季开工在即,备战至关重要。必须抓紧做好“一备三化”工作,保障“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良好开局。

  备料储备要再确认再落实

  今年,通辽市需完成7.14万户危房改造,1.77万公里街巷硬化,660个村43.3万人的安全饮水,2728万平方米路肩铺设,2.45万公里院墙改造。工程总量大、时间紧,所需原材料多,备料储备是顺利推进工程建设的关键,必须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目前,虽已预订红砖23.7亿块、水泥107万吨、碎石210万方、砂子175万方等主要原材料,但与总量相比差距仍较大。各旗县区必须紧盯备料这个关键环节,优先保障备料资金,通过签订合同、预交订金、工程队包料、建立储料场、现料进村等措施,解决好原料紧缺问题。要加大开工后的后续保障力度,备料工作要与工程进度相结合、与工程总量相匹配,防止出现因备料不足而停工、怠工、缓建等现象。各旗县区“十个全覆盖”领导小组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备料工作,协调解决备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建立厂商名录,科学分析市场供需关系,制定市场价格波动应急方案,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规划设计要再细化再具体

  通辽市今年新建的454个行政村、1161个自然村、227个国有农牧林场分场都要制定详细的村屯建设整体规划及“一户一方案”。村屯整体规划要包括房屋、街巷、供水、供电、通讯、排水、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造林绿化等农村牧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和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具体安排。村屯整体规划要依托自然环境,巧借地形地貌,善用区位优势,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生态理念融入村屯规划全过程,努力凸显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农耕文化,体现生态特色、民族特色和产业特色,形成精致、精细、精品村屯整体规划设计方案。一户一方案根据每家每户特点,量身订做,将住宅、庭院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综合布局庭院内部外部,与改水、改厕、排水及庭院功能区划分、庭院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倡导农牧户建立人畜分离、垃圾分类、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美丽庭院。

  栽树绿化要再动员再精细

  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辽市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今年通辽市计划完成村屯绿化2296个、通道绿化625公里,栽植树苗约660万株。打好这场绿化大会战,提前谋划、认真规划是前提,科学栽植、病虫防治是关键,美化村屯、保护环境是目标。要做好绿化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合理选择环屯林、街路林、庭院绿化的树种,达到村屯林围化、道路林荫化、庭院林果化的村屯绿化格局。要详细安排绿化时间进度,做好挖坑、铲土、扶树、剪修、培土、踩实、浇水等各个栽植环节,推广栽植、抚育、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树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要建立绿化工程后期管护机制,按照“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提升管护水平,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自觉管护门前屋后树苗,定期浇水、抚育、防治病虫害,形成长效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要立足长远,绿化与减困脱贫、兴林富民相结合,着力调优林木结构,巩固森林资源存量,形成经济林、景观林、公益林“三林共建”的格局,因地制宜打好林业脱贫攻坚战。

  产业化发展要再调整再多元

  春耕在即,形势逼人。通辽市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改变“一粮独大”的种植结构入手,打造农民增收新引擎,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互联网+农业”“合作社+农户”等新模式,加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引导农民由种植籽粒玉米向粮草轮作、粮改饲和玉米整株青贮转变,通过区域调整、品种调适、品质调优,带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要加快推进种养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种植粮食为主向种养结合转变,“保”“压”“稳”“退”相结合,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要引导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庭院经济,发展以养鸡、猪、羊、牛为主的“养殖型”,以种植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为主的“种植型”,以加工塑料用品、彩钢板、家具、工艺品为主的“加工型”,以豆腐、粉条、豆芽、面食为主的“作坊型”,以销售日常生产生活品为主的“商贸型”,以采摘园、农家乐、休闲农庄、体验园、垂钓园为主的“服务型”等庭院经济,使其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十个全覆盖”春季开工的集结号已吹响,只要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必将全面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赢得最后胜利。(作者冯呼和为自治区驻通辽市调研督导组常务副组长)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