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走进102个旗县市区】库伦旗:走在奔向小康的路上

10.12.2015  11:26

  编者按:南部千沟万壑、北部沙海绵延的库伦旗,昔日曾因缺少绿色、缺少植被而远近闻名,也因盛产优质荞麦而享誉国内外,又因传奇的安代文化而充满神秘色彩。如今这片被绿色覆盖、绿甲一方的土地,在自治区“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的滋润下,正用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一排排亮堂的房屋、一座座美丽的村庄、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诠释着生活变迁,书写着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新画卷。

  2015年,库伦旗“十个全覆盖”工程涉及150个嘎查村 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80%

  总共硬化街巷403.13公里、完成路肩和人行道硬化43.6万平方米

  实施危房改造1100户

  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8处

  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卫生室63所

  改造升级村级文化活动室86个

  新建嘎查村便民连锁超市26个

  实施电网改造工程71.3公里

  新建村级幼儿园2所、改造升级幼儿园2所

  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双模机顶盒8000套 新建村部20处、维修扩建村部29处、新建文化广场49处

  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库伦旗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按照凸显本土特色、突出绿色生态的原则对各项目村逐一进行规划,立足村容村貌现状、产业布局和村民意愿,把“十个全覆盖”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发展、扶贫攻坚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序衔接,助推农牧民大步跨上通往幸福的路。

  为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库伦旗层层压实责任,推行“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机制,将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五级示范抓引领、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工作”有机结合,建立了旗委常委包片、其他县处级领导干部包5个以上行政嘎查村、每个科局级单位包1—2个嘎查村、副科级干部包自然组、嘎查村干部包街巷的五级联动包联工作机制300多名干部全天候驻村蹲点,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过程中,接地气、通民情、促发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库伦旗充分发挥群众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在危土房改造、临街院墙建设、围栏改造等施工中,尊重群众意见,采取群众购料、政府统一组织施工,或者政府购置红砖等建材、群众自己投工建设等措施,让广大群众真正融入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围绕巩固“十个全覆盖”工程成果,库伦旗大力开展群众性环境整治行动,以嘎查村为单位不定期组织群众清理环境卫生,并完善村规民约,落实各家各户房前屋后卫生“三包”责任,公共区域实行专人管护。同时,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创建“十美家庭”(清洁卫生庭院美、物品整齐居室美、干净清爽厨厕美、衣装得体仪表美、诚信友善心灵美、谈吐文明语言美、举止端庄行为美、科技致富勤劳美、身心健康情趣美、尊老爱幼家风美),吸引社会力量开展村企共建“美丽庭院”活动,促进村容更整洁、环境更优美、管理更民主、乡风更文明,形成了自始至终都有群众参与的管理新常态。 在着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同时,库伦旗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各苏木乡镇和嘎查村的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引导农牧民围绕荞麦、食用菌、肉驴等特色产业资源和三大寺、沙漠、生态、水库、沟壑等特色旅游资源,按照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同步发展的原则,建设美丽乡村和民族特色村,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和乡村游、水库游、采摘体验游、民族风情游等产业,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特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并着力引进和培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和品牌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有效增添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后劲。

   前协力花村党支部书记杨臣:

  村里条件好了人气也旺了!

  前协力花村,位于库伦旗库伦镇东约30公里处。虽然这里与辽宁省彰武县只有一河之隔,但两岸地貌和群众的生活状况却大不相同。河南岸的彰武县村庄土地肥沃,村民很早就住上了大瓦房、走上了柏油路,而北岸的前协力花村,却因为处在“沙窝子”里一直戴着穷困帽。因为不富裕加上没有像样的路,做买卖的车辆进不来,村里的姑娘都嫁到对岸或更远处,而外边的姑娘一个也不愿意嫁进来,有相中村里小伙的,也只好选择倒插门,很多壮劳力选择了外出打工。

  能像对岸的农民一样走上平坦路、住上宽敞房、过上富裕日子,是全村人多年来一直追求的梦想。如今通过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村里不仅通了水泥路,还硬化了各条街巷、改造了危土房、通上了干净水、建起了整齐漂亮的院墙,并建起了超市、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规划了养殖小区和水库旅游、有机水稻等特色产业,让村容村貌和人们生活环境条件、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巨变。

  “十个全覆盖”工程点燃了全村人致富奔小康的干劲,在整修路肩、清理街巷卫生劳动中,大家伙一起干,不到三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了。现在,村里正组织大伙自己挖自己家房前屋后街巷绿化的树坑,家家都不愿意落后。如今,前协力花村已实现精彩“逆袭”、人气越来越旺,不仅来往收购粮食和牛羊的车络绎不绝,十来个“外嫁”的女婿和不少外出打工的壮劳力都回来了。村民于洪涛的儿子,几天前还与辽宁姑娘定了亲。因为路好了,村里又建起了气派的文化广场,每天傍晚都有不少河对岸辽宁的村民来村里一起扭秧歌、搞联欢。

   白音好来嘎查包联干部、库伦旗农电局局长杨清学:

  大伙儿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白音好来嘎查地处库伦北部沙区,是茫汗苏木政府所在地,辖3个村民小组,总土地面积12.5万亩,共309户、1021人口。“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街巷杂物堆、村容乱如麻”,是白音好来嘎查过去的写照。

  如今,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白音好来嘎查村容村貌已经大变样。目前,嘎查里的电力设施已全部更新维护完毕,共改造危土房12户、硬化街巷4.72公里,实施主街路改造2.4公里、路肩硬化3.6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装7400平方米、临街房屋立面改造1.47万平方米、排水工程1公里,安装路灯65盏,栽植绿化树木380株,改造围栏1.7万米。借助农电职工“1+1”爱心帮扶基金,为村民维修了村部、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购买了文艺演出用的民族服装,并通过组织村电共建文艺演出、争创十美家庭等活动,促进了文明村风的形成。

  包联工作刚开始时,不少村民对清理室内外和院落街巷卫生存在误解,说他们把柴草垛、粪土堆等放在门前的路旁,用着方便,不愿意挪。工作人员就耐心做思想工作,用通俗的语言给他们讲了实施“十个全覆盖”的意义、要求以及跟建设美丽乡村、建成全面小康的关系等等。理解了这项工作是为大伙好、让大伙受益、需要每家每户参与支持的道理后,村民才慢慢转变了传统观念,参与到建设管理中来。

  现在,村民们看到“十个全覆盖”带来的诸多变化和实惠,致富奔小康的干劲儿更足了。目前,村里黄牛存栏已增长到人均4头,发展沙地衬膜水稻种植、奶食品制作、高产奶牛养殖等特色产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注册的种养业合作社已达8个。

   杏树洼村农民李恩:

  生活在这么好的地方值了!

  六家子镇杏树洼村,是当地为数不多的超过1400人口的大村。“以前,下雨天不穿水靴就出不了门,现在这路比镇里的都好,路灯都是太阳能的,白天晚上出行都方便!住大瓦房,喝自来水,看病、买东西还不用出村,生活在这么好的农村,值了!”今年81岁的村民李恩对“十个全覆盖”工程十分感慨。

  杏树洼村地处洼地,以前一下雨,各条街路都会形成大水泡子。不仅外面的商贩不愿意进村,就是本村在外的孩子们都不乐意回来。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所有街道都修成了水泥路、建了排水渠,硬化了路肩、安上了路灯、栽上了绿树,不管天黑还是下雨,都不用担心外出路不好走了。变化不仅如此,村里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连锁超市、幼儿园,帮贫困户改造了危土房,在广场上安上了健身器材,对所有临街院墙统一进行了维修和粉饰……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村里的环境条件已经不比镇里差了!”李恩对“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赞不绝口。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在工程建设期,他不但主动给驻村干部和施工人员送水送菜、烧水添茶,还动员年轻劳力积极投身到修路、搭墙、建房等工程中。

改造后的库伦镇白音召居委会。

 

改造前的哈图塔拉嘎查。

改造后的库伦镇瓦房牧场一分场。

改造前的库伦镇瓦房牧场一分场。

改造后的库伦镇白音召居委会。

改造前的库伦镇白音召居委会。 (本版图片均由李海江摄)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