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领导论坛】罗虎在: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

24.11.2015  10:21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 扎实做好“十个全覆盖”督导工作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部署以来,在全区农村牧区掀起了一场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革命”。这一工程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发展工程;是实施精准扶贫,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的民生工程;是融合党群、干群鱼水深情,强化基层党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强基固本工程,必将加快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

  自9月6日自治区派驻通辽市督导组全体成员下乡驻村开展工作以来,先后深入到9个旗县市区的1800多个嘎查村、200多个自然村和100多个农牧林场开展调研督导工作,对通辽市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情况有了深入、详细地了解。针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和当前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我谈几点认识。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怀揣赤子之心带着感情干?能否解决好“给领导看”还是“给群众干”这个根本问题,工程成效结果截然不同。王君书记率自治区观摩团检查后,通辽市委政府及时传达贯彻王君书记观摩检查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对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重大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全市党员干部对农牧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并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带着对群众如亲人般的感情到基层,“十个全覆盖”工程也就成了有血有肉的民生工程。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要解决好工作机制问题。好的工作机制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源,通辽市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建立“四级联动”机制,形成了市级领导深入调研、靠前指挥,旗县领导亲力亲为、直接上手,包联干部驻村蹲点、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工程质量监管机制,确保各项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因此,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责任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也就成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工程。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要解决好形成合力问题。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场“硬仗”,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才能攻坚克难、大有作为。通辽市逐旗县召开了由自治区督导组、市、旗县区、苏木乡镇、嘎查村五级干部参加的推进会,逐旗县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同时,各级干部层层签订责任书,人人立下“军令状”,形成了强力抓、具体抓、持续抓的工作常态。因此,只有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奋斗拼搏的合力,“十个全覆盖”工程也就成了精诚合作、奋发有为的实绩工程。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要解决好群众参与问题。十项工程桩桩件件都关乎农牧民生产生活所需,关乎农牧民切身利益。如何让农牧民参与进来?如何让农牧民满意?通辽市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动员基层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投入到“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来。工程建设中,说老百姓听懂的话,办老百姓想办的事,以实实在在的干换来实实在在的变,引导农牧民自愿参与、自觉投工投劳。只有把农牧民群众答应不答应、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和各项工作的着力点、出发点、落脚点,才能赢得农牧民的拥护,调动农牧民的热情,激发农牧民的活力,“十个全覆盖”工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要解决好长效机制问题。“三分建、七分管”,如何把农牧民之家运行和管理好?如何把干净整洁的环境保持好?如何把农牧民好的生活习惯维持好?是“十个全覆盖”工程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辽市研究制定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管理指导意见》,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秩序,以良好的环境秩序教育人、塑造人,有效提升了农牧民文明素质,实现了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只有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加快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十个全覆盖”工程管理办法和村规民约,引导农牧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形成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乡村文明,“十个全覆盖”工程才能成为夯实文化底蕴、涵养文明新风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要解决好资金使用问题。资金是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基本保障,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处。一方面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搭建融资平台,引导本土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农牧民自筹资金、主动参与,形成政府、社会、群众合力推进的筹资、融资格局。另一方面要整合各项涉农涉牧资金,破解资金短缺的问题,解决好资金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的问题。同时,还要严防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成为廉政工程。

  (作者为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接待办主任,自治区派驻通辽市调研督导组组长 罗虎在)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