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扶贫开发成绩显著

10.12.2015  18:27

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扶贫开发成绩显著

 

12月9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减贫人口数达11.93万元,其中,2011年呼和浩特市减贫3.4万人,2012年减贫3万人,2013年减贫1.98人,2014年减贫2.15人,2015年减贫1.4万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二五期间,中央、自治区共投入呼和浩特市财政扶贫资金3.1亿元,从2012年开始,呼和浩特市每年投入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亿元用于贫困村生产发展。

2011年至2013年,呼和浩特市累计实施整村推进项目88个,连片开发项目2个,产业化扶贫项目31个, “一村一品”和革命老区扶贫项目73个……从2014开始年全市确定207个贫困村(自治区级贫困村67个,市级贫困村140个)为扶贫攻坚主战场,一定四年不变。

这几组鲜活的数字,折射出呼和浩特市在“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通过增加扶贫资金投入,积极扶持贫困人口发展生产,通过产业扶持,努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使贫困人口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贫困人口逐步由温饱型向脱贫致富型转变,由让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2015年底,按照自治区标准下(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2600元)呼和浩特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2.5万人,主要分布在沟壑干旱山区、风蚀沙化区、盐碱区和革命老区,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基础薄弱,贫困原因复杂,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在“十三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力度,创新方式,健全体制机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通过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实行农村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等 “五个一批”工程,确保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自治区级重点贫困县摘帽,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国家重点贫困县摘帽。(呼和浩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