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论坛】张华:全力以赴稳增长扩财源补短板

17.11.2016  15:37

  财政是庶政之母、邦国之本,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工作既是抓经济建设、促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增进各族人民福祉的主平台,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财政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和基本遵循。我们必须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功夫下在咬定目标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围绕重点促发展上,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把稳增长贯穿财政工作始终,在支持项目建设、增加有效投资上深度着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将稳增长摆在了经济调控目标的首位。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强调动力转换,也就是由过去的要素投入为主,转向更多地依靠扩大消费和创新驱动。但这并不等于投资不再重要了,而是不能过分依赖。投资对经济发展仍起着关键作用,依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内蒙古作为老少边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居民消费能力不强、科技创新不足的特殊区情,决定了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一个过程,对投资更不可忽视和放松。对于我区而言,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今天的投资影响着当下的增长,也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后劲。

  当前,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决定举全区之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找准了增加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牛鼻子”,对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积蓄长远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至关重要。自治区财政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全力以赴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在增加政府投资上,切实加快政府债券发行进度,今年已成功发行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1868.8亿元,完成发行进度的78.3%,既帮助各级政府腾出了部分资金,也有效保障了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财信集团投融资平台作用,新增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480亿元,有力支持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引导社会投资上,先后向社会推介了包括呼和浩特地铁1号、2号线在内的183个优质PPP项目,已落地和即将落地项目达到54个,促成国家政企合作基金今年在我区投资5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480亿元,有效拉动民间投资;设立了总规模500多亿元的养老服务业、文化产业、铁路交通产业等8支政府投资基金,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扩大投资规模。在争取国际融资上,前三季度,新争取欧洲投资银行、亚洲投资银行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6个,融资规模达48亿元,有力支持了二连浩特区域合作及绿色环保等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之一,当前积极财政政策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既要不断增加有效投资,适度扩大总需求,也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财政稳增长职能作用。全区各级财政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打好“政府投资+银行信贷+社会融资”组合拳,充分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全力以赴支持抓项目、促投资,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的牵引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二.把扩财源贯穿财政工作始终,在做实做优财政收入、抓紧抓好财源建设上持续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有质量、有效益增长的体现之一就是政府要有税收。经济决定财政,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同全国一样,我区经济增速也由以往的高速增长转为了中高速增长,全区财政收入也进入了增速逐年放缓的特定阶段,而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趋势短期内很难改变,财政收支矛盾持续突出。

  财源建设是财政工作的核心,也是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的根本出路。面对严峻复杂的财政经济形势,财政厅党组明确提出了“向经济发展要收入、向改革红利要收入、向依法征管要收入”的财源建设思路,不断夯实财源基础。围绕向经济发展要收入,创造性地构建了“以存促贷、以贷促销、风险自担、合作共赢”的财税银合作机制,充分运用国库间歇资金和社保基金结余,引导商业银行向重点税源企业定向新增贷款,实现了银行增贷、企业增效、财政增收;落实部分行业企业临时电价补贴资金,以降低企业成本,稳定企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围绕向改革红利要收入,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和营改增试点改革。今年,仅落实全面推开营改增和“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等新增减税降费政策就为纳税人减负近160亿元,极大地减轻了纳税人负担,以短期财政收入的“减”换取持续发展势能和后续财源的“增”;围绕向依法征管要收入,构建了全区上下协调联动的多部门综合治税体系,建立了联席会议、涉税信息交流共享、税收征管督查和奖惩等制度,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努力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做大财政收入“蛋糕”,是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稳定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各级财政要统筹处理好财政增长的速度、结构、质量的关系,努力打造“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增长协调、基础稳固”的财源体系。要坚持生财有方,积极争取中央沿黄沿线经济带财力补助,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重点产业财源;继续利用财政国库和社保等间歇资金开展以存促贷、促销促税,并研究金融机构入区和招商引资财政奖励政策,壮大重点企业财源;研究制定财政支持呼包鄂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呼包鄂加快发展,力争使呼包鄂财政收入占全区的比重不断提升,壮大重点区域财源。要坚持聚财有度,把可用财力的增长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指标,既要依法加大收入征管力度,不断提升税源分析的“深度”和预测的“精度”,坚持大小税种齐抓共管,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更要克服速度崇拜,避免竭泽而渔,自觉落实减税降费积极财政政策,坚决杜绝财政虚收、空转等违法违规现象,建立总量和质量并行的收入考核体系,切实做实做优财政收入;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妥善解决总分机构税收分配及地区间税源转移问题,广开渠道聚财源。要坚持用财有效,围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落实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和农牧民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促进自治区面向国际、国内的全方位开放;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保障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和重点品牌旅游景区建设,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支持自治区重点产业、重点学科技术创新,努力把财政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内生力。

  三.把补短板贯穿财政工作始终,在勤俭办一切事业、集中财力保重点上精准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补短板作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深刻阐明了补短板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特别是主要短板,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因素,必须尽快把这些短板补齐。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短板,特别是脱贫、教育等民生领域更是短板中的短板,必须集中力量、精准施策、突出重点,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基本逻辑,也是公共财政的根本指向。越是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越要守住民生底线,聚焦短板支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要支持补齐基本民生短板,督促各级财政优先安排“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预算资金,加强工资专户管理,切实落实“三保”要求;按照增量投入、存量统筹、专项支持、打捆使用的原则,不断完善综合扶贫投入机制和政策体系,支持“五个一批”脱贫攻坚工程;落实好自治区70周年大庆项目等重点民生工程资金;加大对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的投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障健康内蒙古建设,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要支持补齐城乡协调发展的短板,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东部争先跨越发展、西部率先转型发展;完善农牧业补贴政策,加快构建自治区农牧业信贷担保体系,支持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牧民收入,促进农牧业现代化。要支持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呼伦湖等重点领域环境治理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清洁发展基金项目,促进低碳循环发展;继续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促进绿色化发展,努力让公共财政更好地惠及全区各族人民。

  (作者为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 李中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