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在协调发展中构筑平衡发展新格局

04.12.2015  13:06

   在协调发展中构筑平衡发展新格局

  ——三论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为首府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内涵。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委会精神,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推动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

  面对当前的经济新常态,既要掂量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分量,也需清醒认识到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紧迫性。谋划“十三五”首府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把更多精力放在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上,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中央明确指出,“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人口、区域要全面。以此对标,虽然近年来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稳定发展,但“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市情仍未改变,影响并制约我市协调发展的“短板”仍然存在。强调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同步的问题,把缺口补齐,将弱项夯实,实现均衡协调、全面发展,形成平衡发展新结构,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蹄疾步稳。为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处理好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重大关系问题,全面补齐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事业发展不同步、生态环境保护欠账多、扶贫保障任务重等“短板”,推动协调发展、形成平衡结构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穿着“全面”的总要求,体现着“协调”的新特点。全面小康,怎样做到不让一个人掉队,如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全市农村贫困人口能否同步进入小康,城镇外来常住人口如何平等享受公共服务……这些问题,是首府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时绕不开、躲不过的难点、重点。

  面对新常态,首府协调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就应聚焦短板发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推动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就要正确处理全市布局与重点区域、产业与城镇、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加快形成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协调才能联动,齐心才有合力。实际上,面对短板,越在薄弱环节上多用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从而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其实,无论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所有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府在迈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把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首要位置,推动协调发展,就会离目标更近一步。

  (呼和浩特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张睿 ]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