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友行走进满洲里口岸检察室:进出口贸易的"维权港"

10.08.2015  19:29

   

  正义网法律博客博友来到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口岸外事大厅。田昊 摄 

   

  博友在边检通道附近拍照。田昊 摄 

   

  博友们来到满洲里口岸检察室,与检察室主任金栓柱交流沟通。田昊 摄 

   

  博友们参观满洲里口岸检察室。田昊 摄 

   

  博友王岩云查看口岸检察室法律咨询登记表,并向检察官询问了解相关工作内容。田昊 摄 

   

  博友们翻阅口岸联检大厅里的汉、俄、蒙三语法律知识宣传册。田昊 摄 

   

  法律博客博友们在满洲里口岸与检察官们合影留念。田昊 摄 

 

  正义网呼伦贝尔8月7日电(见习记者 胡玉菡 通讯员 徐庆礼)提到检察机关,或许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指控犯罪行为。在我国北疆却有一个特殊的检察室,它的职能与保护商旅合法权益的联系更为紧密。8月6日下午,法律博客博友们穿过牧区,来到了全国最大的边境陆路口岸——满洲里,探访位于口岸外事大厅内的满洲里口岸检察室。

  满洲里口岸是我国唯一实行24小时通关的国际公路口岸,也是我国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各国重要的国际大通道。每年出入境商旅人员近20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20余万辆,口岸货运量始终雄居全国同类口岸之首。

  “口岸检察室作为满洲里市检察院的派出部门,将努力为口岸各职能部门,进出境商旅人员、商贸企业排忧解难。”推开口岸检察室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墙上的《口岸检察室服务承诺》、《口岸检察室相关职能部门联络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博友们发现其中的内容与呼伦贝尔市其他派驻检察室不同,与商贸活动联系紧密,这也是口岸检察室的特色所在。

  满洲里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博友们与满洲里口岸检察室主任金栓柱交流时了解到,针对部分出入境商旅人员、商贸企业语言不通、不熟悉两国进出口法规及相关政策等问题,专门选派精通法律、俄语的检察官常驻口岸检察室,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和救助。2年来,满洲里口岸检察室已接待来访90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160余人次,同时根据群众举报,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外刑事案件线索11件。

  不仅是在口岸检察室里为群众答疑解惑,检察官们还主动“上门服务”。博友们注意到,在口岸联检大厅的电梯通道旁摆放着口岸检察室的服务承诺、工作职责挂图。在旅客休息区还设有专门的检察便携书架,上面摆放着中、俄、蒙三种文字印刷的《法律服务提示卡》和《公诉检察联络卡》,不时有外国旅客上前取阅,博友们纷纷拍照记录。博友王岩云感慨:“这真是边疆法治的新典范。

  据金栓柱介绍,曾有一位俄籍游客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满洲里口岸检察室反映他被抢夺的财物没有及时返还的情况。检察室受理后,及时与公安机关联系,并监督公安机关对被抢的财物予以返还,有效维护了外籍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满洲里口岸检察室要不断提升检察工作的法律监督效力和社会影响力,积极打造进出境商旅人员的‘护身符’、进出口贸易的‘维权港’两个特色品牌。”金栓柱介绍说,满洲里口岸检察室成立以来,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不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延伸工作触角,以服务进出境商旅人员和商贸企业为立足点,不断提升检察工作的法律监督效力和社会影响力,努力为口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法律博客博友基层行”是中国最大法治类博客平台法律博客(www.fyfz.cn)的品牌活动,定期组织博友到先进基层检察院参观,让他们近距离地了解、感受检察工作,并用博文、微博等新媒体方式唱响检察好声音,传递法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