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逾四万亿元
财政部3月24日公布,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42940.3亿元,同比增长3.1%;全国土地出让支出41210.98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超八成为征地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
财政部表示,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影响,全国土地市场呈现低迷状态,土地出让收支规模小幅增加。在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中,招拍挂和协议出让价款37956.43亿元,增长1.7%;补缴的土地价款1886.89亿元,下降1.1%;划拨土地收入935.94亿元,增长5%;出租土地等其他收入2161.04亿元,增长43.1%。当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分别为631.97亿元和643.84亿元,增长22.4%和25.4%。
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增速逐季回落,且地区分化明显。土地出让收入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包括投资增速放缓导致工业仓储用地、房地产用地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土地出让面积萎缩,以及土地资源稀缺导致地价上涨但涨幅回落。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支出41210.98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土地出让前期开发、补助被征地农民等成本性支出33952.37亿元,同比增长0.7%,占总支出82.4%,占比与上年持平。扣除成本性支出后,当年形成的土地出让收益为8987.93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国土地出让收入20.9%。当年,土地出让收益实际用于城市建设、农业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非成本性支出7258.61亿元,同比增长1.1%,占17.6%,占比与上年持平。
对于当前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财政部门介绍,违法违规用地现象依然严重,土地出让收入征收管理不到位,土地出让支出管理不尽规范;建议全面清理土地优惠政策,废除各地自行出台涉及土地出让收入减免缓政策;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对企业制定涉及土地出让收入的优惠政策;对于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制定涉及企业土地出让收入的优惠政策,包括先征后返、列收列支、财政奖励或补贴等变相减免政策,应当一律全部予以取消。此外,应健全土地督察审计制度,加强土地出让收入征管,规范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管理,强化土地出让收支预决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