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左后旗全面推进“双千万亩”工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优势

14.05.2015  11:19
 

林业厅政府网5月14日讯  5月的科左后旗大地万物萌发、生机盎然。在科左后旗努古斯台镇新鲁高速公路东侧,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区已是郁郁葱葱,其中退耕还林6000亩,荒地补植5000亩,共栽植五角枫、樟子松、桑树和平欧大果榛子等树种80万株。

科学规划,一步一个脚印。该旗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聘请专家在实地踏查、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治理规划,每年计划治理110万亩。对沙化严重地区实施林业生态综合治理,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逐步恢复疏林草原生态景观,并加大公益林治理力度。实施退耕还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退耕还经济林或建设乡土树种苗木繁育基地,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块退耕补植原树种,恢复原貌。打造自然生态景观,充分利用湖泊、湿地、沙漠等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把生态建设与打造自然景观结合起来,通过栽植不同类型的景观树种,建设湿地森林公园。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重点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以榛子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和发展林地苗圃,实现沙地增绿、农牧民持续增收,提高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实施退化沙化草牧场治理工程,采取封禁保护、围封禁牧和人工种草等方式,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恢复草原生态。建设饲草料基地,结合打造百万头肉牛产业基地,加大以青贮为主的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着力打造田林路井渠综合配套的饲草料基地100万亩,促进黄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力推进重点区域绿化,以城镇、村屯、园区、公路为重点,全方位开展绿化工作,有效改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满足绿化的不同需求。

创新机制,一项一个亮点。该旗创新建设方式,通过向群众租用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打造景观林区和苗木繁育基地。通过与育苗大户合作,对租用的苗木基地共同开发建设,苗木收入按比例分成。对经济林基地、部分封山育林区造林进行统一规划,由农牧民或合作社造林,验收合格后给予适当补贴。对于集中治理的项目区,由专业施工队伍在林业部门的指导、监督下统一建设,必保成活率,建设资金按树木成活率分三年支付。通过机制的创新,既确保了工程质量,又使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庭造林、大户造林、合作社造林、企业造林、联营造林等多种造林形式的非公有制林业得到快速发展。

为有效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该旗采取“整合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金、财政补贴资金、农牧民自筹资金”的方式,打捆使用各类资金,并积极探索林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引导金融资金注入生态建设。同时,创新管护机制,林业部门聘用300名护林员、农牧部门聘用330名苏木镇场、嘎查村兼职草原监理员,对全旗林地、草牧场进行全天候管护;以苏木镇场为主体,整合森林公安、草原监理、公益林护林大队及公检法等部门力量,进行集中执法,加大“三滥”治理力度。在做好公共管护的同时,认真落实林权和草牧场经营权,调动责任主体的管护积极性,确保生态建设成果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