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自办家庭书屋

03.08.2016  22:04

  开鲁县和平社区里有一间书屋,不管是学生还是居民,也不用办证、交押金,不分白天和夜晚,谁都可以随时走进去细细品读里面的藏书——

  16年前,一位老人退休后给孙子当陪读,他收藏的书籍成了孙子首选的课外读物。渐渐地,附近学校的中小学生和社区里的居民们也把他家当成了“图书馆”。这些年来,读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书屋变大了,老人陪读的3个孙子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或步入大学校门,唯独没变的是他对书屋的情有独钟。

  这位老人叫刘景亭,今年73岁。2000年,他从农村校长的岗位上退休,一边给3个孙子当陪读,一边办起了自己的“家庭书屋”。

  一开始,多年积存的4000余册书籍和几十种报刊,不足10平米的1间土房,便成就了“家庭书屋”。刘景亭业余爱好并不广泛,就是爱看书,他的大半生都在寻书、买书、存书,每年花在购书、订阅报刊上的钱都在1000元左右。

  随着前来读书的学生和居民增多,社会爱心人士和一些机关单位纷纷给这个书屋捐书,目前书屋已经有图书和报刊3万多册、近百种。为了扩大书屋的规模,刘景亭家所在的和平社区还给他租了240平方米的楼房,这样一来,读书之余,社区党员活动、举办学生读书比赛也有了场所。

  照看书屋,刘景亭总是尽心尽力。他每天早早来打扫卫生、烧好开水、整理书刊,等着读者们的到来;晚上直到最后一位读者离开,他才熄灯、关门,回家休息。16年来,书屋每年接待中小学生3000多人次、居民1500多人次。

  刘景亭的家庭书屋,不仅为学生和社区居民提供了读书、学习、交流的场所,而且在关心下一代、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方面也起到独特的作用。刘景亭在当“图书馆长”之余,还挑起了和平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和常青小区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因为贡献突出,刘景亭先后被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三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达37次。2014年11月,他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优秀离退休老干部。

  一谈起自己的书屋,刘景亭就打心眼儿里开心,“看到孩子和居民们都喜欢这里,我这些年的心没白操,心里就美美的。” (任凤屹)

[责任编辑 杨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