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厅长在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司法部领导给予高度评价

26.01.2016  13:16

        1月23至24日,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吴爱英出席会议并讲话。周黎明厅长代表内蒙古作题为《把握后发优势适应大数据趋势  打造司法行政信息化升级版》的典型发言。

        会上,内蒙古、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省(自治区)司法厅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司法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赵大程、刘志强,中央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长、部党组成员蒲增繁,司法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刘振宇,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卢恩光出席会议。

  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中央政法委、中央防范和处理邪教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安全部、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律师代表应邀出席会议。

        各省(区、市)司法厅(局)长、监狱局长、戒毒局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长、监狱局长、戒毒(矫治)局长,  军委政法委政治工作局主任,  副省级城市司法局长,司法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吴爱英部长、赵大程副部长对周黎明厅长的典型发言给予高度评价,让我们一起走进会场,聆听周黎明厅长高屋建瓴、精辟独到、内涵丰富、条理清晰的典型发言。

 

把握后发优势  适应大数据趋势  打造司法行政信息化升级版

        内蒙古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吴爱英部长听取内蒙古司法厅工作汇报后指出,内蒙古地域辽阔,信息化更有作用,应用更加迫切。按照吴部长的指示,我们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强力推进,突出地缘优势和后发优势,知耻而后勇,下决心要在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见实效。 

      一、突出地方特点,构建“三个一”模式

        注重统筹规划,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区“互联网+”行动计划,借势发力,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地区特点的路子。一是全区“一张网”。在全区部署一套系统,盟市、旗县司法局,司法所等基层单位作为用户,直接使用,形成全区一张网、四级应用模式。从便于基层操作和数据录入的角度出发,把带有重复性的内容进行整合、数据共享共用,业务软件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联互通,防止造成数据孤岛和信息壁垒。二是数据中心“一朵云”。经多方协调,自治区云中心为司法厅单独划出司法行政云,统一提供服务器、基础性软件及运行维护服务。依托自治区政务云中心,一方面节省大量投资,全区信息化建设总盘子原计划1.3亿元,实际为现在的2100万元;另一方面缩短建设周期;还为下一步自治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三是执法执业“一平台”。按照“指令下得去,数据上得来”的思路,建设一个平台、统一流程,建立以“人、地、组织”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司法所等基层单位为信息采集源,形成动态采集机制,司法行政执法执业在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公示、全程留痕,实现了业务流、工作流、信息流的深度融合。

      二、突出监控监测,建立三项机制

        注重实用管用,发挥司法厅的态势监测、维稳预警、应急指挥职能,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有效防范、管控各类风险。一是建立视频监控指挥机制。建成了司法厅监控指挥中心,设有指挥大厅、控制室、会商室等功能用室。利用自治区政法网,将盟市司法局监控指挥中心及监狱系统14699个监控点接入了司法厅监控指挥中心,实现了对监狱的实时监控和在线指挥。建立了重大节假日视频点名制度和重要执法工作远程会商、网上督查制度,有力服务了实战需要。二是建立社区矫正定位监控机制。利用北斗定位系统开发了一套社区服刑人员定位管理平台,目前软硬件已开发完成,定位手机及腕带经试运行性能稳定,先期3000套将部署全区。该系统具有地域聚合、设备异常报警等功能,有效解决了定位不准、人机分离等问题。司法厅指挥中心可监测全区社区服刑人员的实时定位和历史轨迹,存储服刑人员的数据资料,将成为侦破案件和防控再犯罪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开发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天候全网监测,采集境外、国内司法行政相关信息,形成每日舆情简报,为有效应对网上舆情提供即时性、预警性、苗头性信息。

      三、突出改革创新,打造三个亮点

        注重服务便民,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是建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采取“O2O”模式,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建成了全国首家蒙汉双语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2个盟市设立热线平台,12小时工作制,每班保证有1名蒙汉双语咨询员。争取财政支持,将全区咨询员的工资待遇纳入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予以补助。前10分钟通话免费,后每分钟0.1元,经测算,平均通话时长为5分钟。语音平台设置实时监听及录音回放功能,便于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运行半年以来,话务平台解答群众来电4.6万余次,网站平台解答群众咨询5.2万余次。二是建成新兴媒体互动平台。借助法制网的中央媒体资源,开通法治内蒙古网。建成具有采编功能的演播室,极大地丰富了网站内容,提升了可读性和观赏性。开通了法治内蒙古微信微博,微信关注人数已达10万余人,是自治区厅局中关注人数最多的官方微信,发挥了讲法治故事、传播司法声音的作用,提升了司法行政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度。三是建成远程帮教平台。针对内蒙古跨度大、路途远等特点,开发了远程探视(探访)系统,服刑、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属到户籍所在地旗县司法局通过指纹比对及相关证明材料即可进行远程探视探访。让服刑、强戒人员家属就近探视探访,是狱(所)务公开的郑重承诺,试运行以来得到了群众的点赞。 

      四、突出重点攻坚,强化三个保障 

        2015年,司法厅党委把全年定为“信息化建设应用年”,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优化整合处室职能,成立司法厅信息监控指挥中心,负责全区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监控指挥应急突发事件。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1名,工作人员13名。有8个盟市司法局成立了专门机构,具体推进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旗县司法局有2—3人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二是强化经费保障。信息化建设经费我们坚持“三个一点”的原则,即向自治区申请一点、厅里自筹一点、基层出一点。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先后补助1500余万元用于软件开发和社区矫正技防设备购置。这种众筹方式既保障了经费到位,又传导了信息化建设责任和压力。三是强化队伍保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公开招聘社区矫正和基层法律服务志愿者1902名,全部充实到司法所,成为信息化应用的骨干力量。注重应用培训,全年培训2.3万人次。开展信息化“百日培训应用会战”,提出网络通、会登录、会操作、会录入、会应用“一通四会”的工作目标,定期对盟市的应用情况进行排名通报,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学习交流,在江苏省举办了盟市、旗县司法局长120多人参加的信息化建设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实地观摩等方式,学习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和经验。与江苏省司法厅签订以信息化为牵引的结对共建框架协议,实现全方位、全系统的交流合作。

        通过抓信息化建设,收获明显: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工作规范得到加强,工作实绩实现了网上实时动态考核,工作摆布更加科学。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信息化不仅是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新一轮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一种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本身就要求放开眼光,借脑借力,挖掘后发潜力,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去年12月,吴爱英部长到内蒙古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内蒙古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时间短、进度快、效率高、成效好,是全国信息化投资少、见效快的典范。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吴部长重要指示和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抓好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和完善,打造升级版,全力服务和保障好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