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18.05.2016  21:20

  ——临河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贫困户刘贵发在市领导的帮扶下发展起养殖业

  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步步推进,我市进入脱贫攻坚关键阶段。大水漫灌和复制粘贴的扶贫模式不再继续,“一户一策”的差异化扶贫正在进行。

  5月,记者走进临河区部分乡镇的贫困村,采访了解当地扶贫工作的精度和准度。

  “十个全覆盖”是扶贫的一剂良方

  5月12日,双河镇新荣村的村民们在河滩地里辛勤耕作。虽然劳累,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因为当前村里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让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因为各项扶贫工作的开展帮他们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

  “有长没宽,中间夹着一个盐碱滩”。这是当地流传的一句顺口溜,道出了生活在黄河和二黄河之间的新荣村村民生活贫困的原因。2014年,这里被评为自治区级贫困村。

  贫穷落后的面貌怎么改变?“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扶贫的一剂良方。

  “我在这个村呆了一辈子,以前什么样,现在什么样,我一清二楚。以前村里都是高低不平的盐碱圪蛋,空地都是垃圾滩,现在家里家外都美起来了。”64岁的村书记汪根贵说。2015年4月,新荣村二组开始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短短5个月就基本完成了建设。

  现在进村看一看:他们住上了敞亮的砖房,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安全水,看病有卫生室,学习有文化室,购物有超市,跳舞有广场……“看见二组建得这么好,其他村组的人积极性也很高,集资的时候特别顺利。今年,村里过完年就开始搞‘三拆四清’,6月份就能全部建设完。”汪根贵说。

   金融扶贫增强农民改变现状的能力

  生活生产环境的大改善是第一步,增强农民自身改变现状的能力也很关键。

  脱贫攻坚离不开金融支持,但一些现有的金融工具不能很好地对接贫困地区需求。

  “商业银行的钱不好贷,村里只有少数人能贷到款,不过最多只能贷一万多块钱,起不了多大作用。”新荣村二组的石军文说,以前他一直想到邻村承包些地种,只是苦于没有资金。

  临河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临河不属于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贫困旗县区,没有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扶贫项目专项贷款资金。所以,虽然新荣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村民却享受不到金融扶贫专项贷款的优惠和便利。

  怎么办?只能创新思路。按照自治区扶贫政策,自治区级贫困村每年可获得自治区财政下拨的45万元扶贫资金。 2014年,新荣村用这45万元给村民们统一建了羊舍。2015年,临河区扶贫办根据村民意愿,将45万元扶贫款抵押到中国银行作为风险担保金,为该村有贷款意愿的51户村民发放了165万元贷款。

  石军文拿到3万元扶贫贷款后当即包了50多亩地。连同自家的20亩地,2015年,他家纯收入增加了3万多元。“贷到的钱多,贷款利率还比农村商业银行的低,今年村民们同意还照这个政策贷款。”石军文说。

  按照这个模式,2015年,临河区将6个自治区级贫困村“三到村三到户”未实施项目的部分专项资金190万元抵押到中国银行,为371户农户发放贷款1027.8万元。临河区还启动实施互助资金项目,通过将上级下达每个村的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金抵押后,为123户农户发放贷款354万元。此外,临河区实施的自治区扶贫促进会惠农小额贷款项目为贫困农民、农村专业合作社及扶贫龙头企业发放贷款4000万元。

   精确“识贫”才能做到因户施策

  扶贫必先“识贫”。但是以往,对于谁是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等问题并没有摸清。

  “只有把真正的贫困人口搞清楚,才能做到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确保科学治贫、有效脱贫。”临河区扶贫办负责人说。

  在城关镇远景村,记者见到了临河区交通局干部李祥。作为包村干部,这几个月,他和村干部一起走访了解村民的家庭经济情况,将贫困户的评定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最后选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实现统一管理。

  “精准扶贫首先要搞清楚哪户人家是扶贫对象,而不再像过去笼统地认定哪个村是贫困村,其次还要了解清楚扶贫对象具备怎样的发展条件、有哪些发展需求,这些事关精准扶贫基础是不是牢固。”李祥说,然后再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认真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订帮扶计划,集中力量扶持,最终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

  远景村在2014年被评定为自治区级贫困村,全村有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6岁的高俊明右腿肌肉萎缩,一直孤身一人,五亩薄地是他唯一的经济来源。2014年,政府部门组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高俊明填表申请,经区、镇、村三级审批,再经过公示,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户。“这段时间,镇、村干部来我家好几趟,给我讲政策,找脱贫的出路。国家这么重视,我自己对脱贫也很有信心。”高俊明告诉记者。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市领导每人包扶5户贫困户,根据贫困户状况制定帮扶措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新荣村62岁的刘贵发是市政协一位厅级领导的包扶户。刘贵发和老伴儿都患有心脏病,劳动能力有限。市领导到他家了解了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后,决定拿出资金购买20只基础母羊,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我们老两口种地不行,喂羊没问题。有领导帮助咱脱贫,好日子不远了!”刘贵发说。

  目前,临河区的精准扶贫目标已十分清晰:2016年,要坚决打赢脱贫1690人的攻坚战。

   社会扶贫形成大扶贫的格局

  我市扶贫工作面广、任务重,需要充分调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集众智、聚合力,共同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形成大扶贫的格局。

  在八一乡农丰村,村书记刘平带着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边走边细说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企业为村里办的实事。“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塌墙破圐圙全修成了砖院墙,养殖户盖起了标准化圈舍,不长草的通村路旁换土栽上了垂柳。村里还建起文化活动广场,买上了文体活动器材。土地也进行了整理,以前的三座简易桥梁全新建成混凝土结构。村民们房前屋后栽上了果树,发展庭院经济。”刘平掰着手指头数了一气,“说起这些变化,真要感谢咱们的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企业!”

  刘平所说的驻村工作队是开发区管委会“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工作队,由开发区土地征收局的干部组成,2014年入驻农丰村。帮扶企业则是巴彦淖尔市德源肥业有限公司。

  农丰村辖6个村民小组,384户人,其中贫困户229户。这个村耕地少,长期受黄河阴渗,土地盐碱化严重,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农民收入较低,生活贫困。

  经过驻村工作队两年来的工作,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增收渠道拓宽了,农民心情舒畅了,特别是农民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一得到解决。两年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企业为农丰村投入各类建设资金近50万元,通过整合住建、交通、林业、土地等项目,完成了全村棚圈、通村道路、水利设施、文化大院、铁路沿线绿化及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帮助村里完成500亩土地流转;引进了投资近300万元的孵化场;协调实施金融扶贫项目,累计为100多户村民发放了近400万元贷款……(记者刘飞文/图)

[责任编辑 杨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