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变为“造血”志智双扶脱贫 2017年内蒙古7793名城乡残疾人实现就业

19.01.2018  10:50

  1月18日,记者从2018年全区残疾人工作暨残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残联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7793名城乡残疾人实现就业,其中城镇残疾人就业3192人,乡村残疾人就业4601人。截至2017年,我区残疾人就业率为50%,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今天太高兴了,我们制作的500多个灯笼被马来西亚、香港等地的商户订购一空,看来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也要加班赶制灯笼了!”1月18日,正在内蒙古雪军灯笼有限公司编织灯笼的残疾人孙爱宾说。孙爱宾是锡林郭勒盟太卜寺旗人,多年前,因病导致下肢瘫痪,一直靠政府救济生活。2017年,当地残联安排他在雪军灯笼有限公司上班,1个月就能收入2000多元钱。“有活干,有钱赚,生活有了希望,有了奔头!”孙爱宾开心地笑了。

  “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群体,我们以‘输血’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需求;更多的残疾人则需要被社会认可,他们需要掌握一技之长,燃起脱贫热情和决心,我们以‘造血’的方式帮助他们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真正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双同步。”自治区残联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为积极开展残疾人智志双扶工作,我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变输血为造血,激发残疾人就业活力。近年来,为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我区每年安排2000万元至2500万元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安排资金500万元对城镇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1万名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7年,安排100万元对我区27个盲人医疗按摩机构进行补贴。

  为提升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我区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每年安排150万元对1.5万名农村牧区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包头市、兴安盟在精准扶贫中对残疾人采取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就业基地免费提供场地,提供“菜单式”服务等措施,帮助残疾人脱贫,实现残疾人就业增收。

  为促进和规范残疾人辅助性就业,2017年,自治区残联与自治区财政厅共同制定配套的建设经费资助办法,安排763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各盟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进行补贴。

  内蒙古文化助残慈善协会会长寒星说:“残疾人是社会人群中更为特殊的群体,渴望温暖、幸福、知识和朋友,更渴望用勤劳的双手实现自身价值,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记者赵曦)

 

内蒙古去年安排2500万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消息(实习记者 蔡玉兰) 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