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乌海95后的创业路:蜗居大棚种多肉

18.01.2018  22:41

    新华网乌海1月18日电(曹桢)95后小伙王兴家的朋友圈里,每天都是春夏,从来没有冬天,各种多肉植物在朋友圈“刷屏”,绿意盎然。这些小小的绿色植物,让王兴家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在乌海市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里,王兴家算是一个异类。别人承包了产业园的大棚种蔬菜、种水果,王兴家承包的五个大棚里,种的都是多肉植物。生长在乌海这座工业城市,王兴家的父母长辈中没有一个人从事农业,王兴家笑称自己是“农一代”。种植多肉植物一年半,这名“农一代”就成了产业园里的创业典范。

王兴家在大棚里打理多肉植物。(新华网 曹桢摄)

    1月17日,王兴家在朋友圈发布了25株成形多肉,一多半被“肉友”(多肉植物爱好者)抢购,销售额1300多元。而在春天的销售旺季,一天的销售额会是现在的10倍。

    “冬天不好运输,销量少,很多人看到喜欢的品种,会先买下寄养在我这里,等年后天气暖和了再给顾客发过去。”王兴家计划,要趁这段淡季去云南学习一趟,那里是多肉植物的“开挂区”,他要多学一些繁育技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王兴家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多肉植物。(新华网 曹桢摄)

成形的多肉植物从地里移植到盆中。(新华网 曹桢摄)

    23岁的王兴家2013年入伍,2015年退伍,退伍后做过不少小生意,其中卖绿植是他最喜欢的事。为了做好一名“卖花郎”,王兴家开始自学,学到兴起,索性自己种起来。2016年9月,王兴家用退伍费在乌海市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承包了一个温室大棚,种起了多肉植物。

    创业之初总是一团乱麻。一个大棚里种了40多种多肉,却大多不受“肉友”的欢迎。王兴家开始转变思路,研究哪一种多肉会有“”途,减少种植种类。2017年,王兴家看好的几种多肉突然火了,自己的投入很快有了回报。生意好了起来,王兴家继续加大投入,一下子又承包了4个大棚,如今5个大棚里,一共种植了10种多肉植物。

    王兴家大多数时间都“蜗居”在大棚里打理多肉植物,空闲时间则寻找各种途径学习多肉植物的种植。他觉得自己和多肉植物有缘,他喜欢的种类总会在“肉友”中火起来。

    “去年3月份我开始注意到‘紫羊绒’,4月份‘紫羊绒’就火了,价格很快翻了4倍。”王兴家说,去年他种植的“紫羊绒”,最贵的一株卖到1200元。

    王兴家的多肉植物一直以线上销售为主,最远卖到了广东,这一年半,很多顾客都成了他的朋友。多肉从大棚里到了顾客家,王兴家会一直提供售后服务。看着自己种植的小苗一天天长大变美,王兴家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创业不到两年,虽然新承包的大棚还没有收回成本,但王兴家并不担心,他相信自己的多肉产业发展会越来越好。新的一年里,王兴家想成立自己的多肉植物种植公司,创立品牌,形成企业文化,让自己种植的多肉植物走进更多“肉友”家里。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