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贫困发起挑战

16.03.2016  16:18

  摘要: 记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党委书记秦来福

秦来福(右)向养驴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留柱了解经营情况。

  位于乌拉特前旗东北边陲的小佘太镇是自治区级贫困镇,全镇12000多口人,贫困人口占了近50%。为什么穷?立地条件太差了——山地就占了全镇面积近三分之二,全镇20多万亩土地,旱地占了83%。

  扶贫多少年,小佘太镇一直没能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为了大山的富裕、为了百姓的希望,现任小佘太镇党委书记的秦来福决心带领困难群众找出路、想办法,向贫困发起全面挑战。

  时间回溯到2013年3月1日,那是秦来福上任的第一天。他领着镇党委和政府工作人员用了一天时间在大山里走村入户访民情。在全镇最贫穷的东五份村,看到这里土墙破院,好多村民还缺衣少食,秦来福动情地说:“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别的地方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这儿的群众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从今天开始,扶贫就是咱们全镇最当紧的工作,再难也要摘了这个穷帽子!”

  为了找准症结,秦来福20多天吃住都在山里,用最接地气的方法找村民致贫的原因。

  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使秦来福和同事们深深感受到“扶贫先扶智、治贫要精准”。

  如何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秦来福制定了四个“战术”:认准“一个目标”(脱贫致富达小康),夯实“两大基础”(党建工作、农牧业发展),实现“三个突破”(民生工程、扶贫工程、矛盾调处化解工程),做强“四大产业”(工矿业、旅游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

  攻城拔寨、布阵为先。为了使精准扶贫突出“精”字、聚焦“准”字,秦来福从小佘太镇实际出发,为这场攻坚战作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干部进村“钉钉子”。为了使扶贫工作成为镇、村、组三级干部的直接责任,秦来福将8名科级干部、17名一般干部和42名村组干部分配到各个村组,会同市、旗两级帮扶单位确定扶贫项目、认领扶贫职责、落实扶贫措施。由于项目瞅得准、群众有兴趣,以往扶贫项目一把抓,变成了现在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的精准扶贫。干部在精准扶贫中引领项目、主动担责,群众则在精准扶贫中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使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等产业在短期内落地生根。

  ——项目进村“兴产业”。为了让产业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作用,秦来福依据各村组立地条件、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实事求是地选择扶贫项目。东五份子村的8个组分散在白音查汗山的山峁之间,这里的群众常年以养殖为生;秦来福掌握这一情况后,为东五份子村引进了野鸡、石鸡、鹌鹑等特色养殖项目。大十份村地处川梁区域,他就将滴灌等项目引进村;永红村的6个组位居山间平坝,当地以旱作农业为主,他就将莜麦、荞麦、旱地小麦、糜黍、旱地山药等小杂粮项目引进来……项目进村接地气、合民心、得民意,让扶贫攻坚战有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资金进村“添助力”。秦来福认识到,抓好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资金扶持是重点。因此,他千方百计找路子解决引领项目的资金问题。他筹资61万元完成了十七份子村以工代赈工程,铺设低压管道9000米;投入资金150万元,完成了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盘活了工程项目和龙头产业,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扶贫攻坚在量身定制、精准发力的过程中由口号变为现实。

  ——企业进村“增后劲”。小佘太镇周边现有各类企业30多家,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实施精准扶贫,是秦来福所着力抓好的又一个环节。为此,他一方面将企业实体引入村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劳动密集、资源富集的优势,村企联姻抓扶贫。截至目前,全镇共转移和输出剩余劳动力1780人,仅外出就业人员工资收入一项每年可达4900多万元,为精准扶贫注入了新鲜血液。此外全镇30多家企业围绕小佘太镇的扶贫攻坚工作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仅大中矿业一家为矿区周边村组提供补偿资金、支助资金近亿元。

  ——科技进村“强支撑”。抓好精准扶贫,强化科技是支撑。为了强化支撑,秦来福扎扎实实地抓培训,会同市、旗“三到村、三到户”帮扶单位,逐村逐组地为农民开展适用技术培训,使大部分群众对种养殖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

  扶贫攻坚战已经打响,秦来福采取的量身定制、精准发力的扶贫策略,让小佘太镇的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胜利曙光。(记者刘飞/文 高晓龙/图)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