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听写汉字 部分市民提笔忘字显尴尬
当日9时许,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选取了10个常见汉字:蟹、霸、璨、崇、豚、赋、戛、尴、拨、羁,来到新华广场随机抽选20位市民进行了现场听写。这些市民中有学生、工人、职员和护士等。
听写汉字活动中,有的市民手比划,有的查手机,也有的面对着白纸“干瞪眼”。“真没想到螃蟹的‘蟹’竟然不会写,我只会写‘螃’,真是不好意思。”市民杨先生拿起笔,犹豫了半天也没有写出正确的“螃蟹”。其他几位市民面对这些常见汉字的反应也是如出一辙,比如霸气的“霸”,下半部分是由“革”和“月”组成,但很多市民却把下半部分写成了“勒”;崇高的“崇”,一些市民写成了鬼鬼祟祟的“祟”。
面对如此尴尬又令人担忧的“汉字危机”,受采访的市民感触很深。“如果今天不参加你们的这个听写活动,我还不知道自己的提笔忘字多严重。使用电脑打字,虽然打字速度练得飞快,但却忽略了汉字的比划、读音和结构等,当真正拿起笔时,才发现自己真的都忘记了,真感觉自己以前的语文课是体育老师教的。”新华广场附近一家银行的王姓职员说。
一个多小时听写汉字活动中,20位市民只有6位市民正确的写出了全部字词。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市民都因为提笔忘字遇到过尴尬事。市民刘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对于提笔忘字深有体会。她对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说:“2008年7月大学毕业,在参加招聘会填写个人简历时,‘聘’字怎么也写不出来了,现场的工作人员都看向我,当时地上有缝隙我都想钻进去。”
家住海拉尔东街长城小区的市民石女士说:“有一次儿子写作业,问我翱翔天空的‘翱’怎么写,当时把我问住了。也没多想,我写了‘遨’,结果第二天作业发回来被老师画了一个圈。这件事让我非常愧疚。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我们不能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而忽略它们,应该让孩子领略汉字的魅力。”
回民区钢铁路小学张姓老师受访时表示,提笔忘字、开口词穷等现象与网络科技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但若在学习时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其实不易忘记。
张老师呼吁:“现在的年轻人,读书的时间常常被看电影、看电视取代。年轻人应重新拾起笔,拿起书,认识更多的汉字。”(王伟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