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木材生产 建设生态文明

01.04.2015  17:45

今天,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仪式的隆重举行,标志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作为国家商品材生产基地的历史使命宣告结束,转入生态修复和建设保护森林、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的发展新阶段,开启了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征程。

        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仪式的隆重举行,让历经63年的林区木材采运生产模式在这里定格,让历经63年的林区木材生产历史在今天结束。通过这一仪式,表明林区广大务林人、各族人民坚决拥护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停止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决策的坚强决心和信心。轰鸣作响的油锯、悠长的伐木工号子、运材路上疾驰的运材车、堆满原木的贮木场……这些都成为过去,茫茫林海间正在进行一次从未有过的大转型。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恢复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构建完备森林生态系统、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黑龙江、嫩江的源头,是维护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农牧业稳产高产的天然生态屏障,对调节区域气候、维持局部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被誉为“祖国绿色宝库”。随着63年的开发建设,林区出现了可采资源严重减少的状况。国家决定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决策和必然选择,势在必行。

我们不能忘记,林区在开发建设之初,就提出“一手栽树,一手砍树,右手栽树,左手砍树”的口号,始终坚持更新与采伐并举。尤其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区广大务林人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放下斧锯,以崇高的绿色情怀创造出丰硕的生态成果,森林覆盖率比开发初期提高了近23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净增87.8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增加1.83亿立方米,森林数量明显增加,森林质量显著提高,森林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今天,林区广大务林人又一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挺起生态建设脊梁,扛起生态文明大旗,肩负起保护10.67万平方公里生态安全的光荣任务,担当起打造祖国北疆亮丽生态文明建设风景线的重要职责。

我们不能忘记,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国家提供了大量木材资源,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开发建设63年来,累计为国家提供了2亿多立方米的商品材和林副产品,上缴税费200多亿元。林区的广大务林人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开发建成了25个城镇,维护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丰富和培育了厚重的森林文化、企业文化,为林区今后的改革转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近年来,森工集团(林管局)倾力建设“五大基地”“三大龙头”,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大力加强林木产品精深加工、特色种植、养殖和绿色苗木等传统产业,重点培育森林旅游、生物质能源、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林区发展的转型之路。今天,林区广大务林人面对新常态、新起点、新跨越,正在积极应对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林区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回应党和国家的关怀之情,回馈大自然的恩赐之情,回报几代务林人的奉献之情,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全面停伐,转型发展,茫茫林海正孕育着一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