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钧:做好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通信保障
通信业肩负着建设网络强国的责任,承载着服务国计民生的使命。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各项庆祝活动的顺利开展,都需要通信提供基础服务运营保障,在5•17国际电信日来临之际,记者就近年来我区通信业发展成就及如何为自治区70周年庆祝活动提供保障服务采访了内蒙古通信管理局负责人。
2017年5月11日,内蒙古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宝钧接受记者采访。
内蒙古用3到5年的时间要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数据政府先试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
近年来,自治区积极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发展新趋势,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把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宝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10月份,国家把我区列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不仅是对内蒙古大数据发展成绩的肯定,也标志着我区从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步入统筹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决心用3到5年的时间,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数据政府先试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到2020年,大数据产业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经过几年来的建设,目前自治区已经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全区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达70万台,国家三大电信运营商、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浪潮、京东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云计算企业先后入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全国大数据试点顺利实施,全区各地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信息惠民、乳业、草业等领域开展了大数据深度应用。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牢牢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凭借我区土地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寒冷期较长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推进集中化战略,积极助力内蒙古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三家企业均在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了国家级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总投资达400多亿元,占地面积近4000亩,建筑面积225万平米,包含数据中心、动力、监控、展示、仓储、办公、教学、宿舍等各项生活配套设施,设计建设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号召,实现数据中心高效节能运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数据中心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低耗能、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模式,全力打造“绿色数据中心”。
“主动监测、提前预警、快速处置、有效应对”做好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通信保障工作。
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多,信息通信的广泛使用以及互联网普及的影响,都对通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绝大多数的应急预案都有通信保障任务,对此我们既感到使命光荣,同时深感责任重大。为切实做好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通信保障工作,我局以主动监测、提前预警、快速处置、有效应对为原则,组织专门的人员赴杭州学习G20峰会期间的通信应急处理方法。”刘宝钧在谈到自治区成立70周年活动的通信应急保障时如是说。
据了解,为了更好服务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通信保障服务,通信管理局整合行业力量,成立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并且下设7个相应的专项工作组,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建立权威高效的指挥通信联络机制,确保通信保障工作顺利实施。并主动与自治区70周年庆祝活动筹委会联系,建立畅通的联系机制,全方位对接各类保障需求,优化完善通信设施,重点活动场馆重点保障,同时完善应急通信联合保障预案,确保突发情况发生后通信顺畅、响应迅速。充分利用技术手段,针对公共互联网、重点单位、重要信息系统开展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协调互联网应急、网信等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多平台协作,加强自治区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全方位加强行业基础管理工作,全面落实电话用户实名登记要求,清理整治网上各类违法违规有害信息,开展网络安全防护检查,加强网络安全隐患排查,深化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为庆祝活动营造良好的通信保障及网络安全环境。
2015年9月内蒙古通信管理局调研组深入电信企业调研。
信息通信业迎来新一轮投资高峰期“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
“十二五”期间,随着4G网络全面建设以及宽带提速工程加速,信息通信业迎来新一轮投资高峰期。全区新建4G基站3万个,移动电话基站总规模达10.2万个,为“十二五”期初的3.6倍。积极推进“宽带内蒙古”工程,大力开展“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通辽市、乌海市相继成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在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方面,深化无线宽带网络覆盖,进一步落实“光纤到户”两项国家标准。全区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890万个,是“十二五”期初的3.4倍,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464万个。全区光缆线路长度达到45万公里,为“十二五”期初的2.2倍,其中,长途光缆长度达到6.7万公里,为“十二五”期初的1.4倍。一组组增长的数字彰显着通信业的快速发展。
在深入实施“通信村村通工程”方面,通信管理局组织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加大农村牧区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助力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十二五”新增通宽带行政村6117个,全区通宽带行政村(嘎查)总数达到9062个,较“十二五”初期增长207.7%,行政村(嘎查)通宽带率达到80.7%。
2016年底,我区城市FTTH覆盖家庭达919万个,农村牧区FTTH覆盖家庭达210万个。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稳定增长,高宽带接入用户占比稳步提高。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343万户,较“十二五”期初增长153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41.3%。2016年,全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17.18万户,较“十二五”末增长74.01万户,增长21.57%,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49.25%。2016年底,8Mbps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达到91.78%%,20Mbps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达到79.07%。这些数字的增长得益于宽带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宽带提速降费等有利因素,有效响应了国家提速降费政策,支撑全区信息消费增长。
2016年4月26日内蒙古通信管理局举办首届通信行业网络安全知识竞赛。
通过“七网”建设2020年全区实现光网基本覆盖城乡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对我区提出了加快构建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七大网络体系。在“七网”建设中信息通信网将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壮大,刘宝钧是这样说的:“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七网’同建、‘七业’同兴重大战略部署指引下,自治区信息通信业将以完善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加快建设先进移动宽带网、积极构建骨干传输网络设施、强化应用支撑能力建设等为重点任务,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在“七网”同建的重大战略部署下,预计到2020年,全区就能实现光网基本覆盖城乡,大中城市家庭用户带宽可实现100兆比特每秒以上灵活选择,农村家庭宽带用户基本也能实现12兆比特每秒以上接入服务,半数以上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50兆比特每秒以上灵活选择。4G网络基本覆盖城乡,基站总规模不低于16万个。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其中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到95%。云计算数据中心及运营维护等支撑系统平台,完成新增190万平方米数据中心建设。到2020年末,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达到300万台,建成国家级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记者魏佩)
[责任编辑 李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