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街道党工委党员中心户把党建“建”到居民家

28.03.2016  10:50

  原标题:呼伦街道党工委党员中心户把党建“建”到居民家

  随着社区党组织职能、党员队伍不断扩大,社区党员组织难、联系难、发挥作用难的“三难”现象逐渐显露,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呼伦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党组织中设置了40位党员中心户,通过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工作方式,实现了“民情联系无遗漏,党员管理无盲点,为民服务无缝隙”的党员管理目标。

   培育社区党员“领头雁”

  对于在社区书记岗位上坚守了十余年的朱海霞来说,组织辖区100多名党员参加会议和活动是她最头疼的一件事,社区管理的离退休党员、失业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等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存在较大差异,组织难是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的最大难题。在设置社区党员中心户之后,她和支部委员们只要联系到本社区的6位党员中心户,通过党员中心户的进一步传达,他们就能轻松召集到大部分的党员。

  同时,党员中心户的设立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党员的积极性,尤其是离退休党员,很多都以能当上党员中心户为荣。“政治素质好、身体状况好、邻里沟通好、服务指导好”是呼伦街道党工委选拔党员中心户的标准,同时以“能者上、忙者让、平者退”为原则,街道党工委建立了对中心户的考核制度,在经费保障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凡是考核优秀的中心户,给予资金奖励,并特别在“七一”期间,对优秀的党员中心户进行表彰奖励。

  老党员赵明德2014年开始主动承担呼伦街道农垦社区党员中心户的工作。已过古稀的老人不习惯利用邮件、QQ、微信等方式联系党员,便选择亲自上门走访。他不担心成为党员中心户会占据他的时间,也不认为为他人服务是一种负担,本该过着含饴弄孙、乐享天年生活的老人每天不顾雨雪风霜地在为社区的工作而奔波着,他对党组织的唯一要求是希望能得到更专业的培训,掌握更多的党务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为大家做更多的事。

   共建互动互助“连心桥”

  “四箱牛奶、四箱八宝粥、一箱苹果……”,109社区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本上记录了这样一段简单却十分温暖的字句。

  春节前夕成为各位社区党员中心户最为忙碌的一段时期,不是为了置办年货,而是要结伴看望生病住院的老党员。在病房里,支部书记和中心户们仔细询问老党员的病情和生活情况,送去基层党组织的贴心慰问与祝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谢谢咱们社区支部对我的关心,大家这段时间都这么忙,还要抽出时间来看我,我希望自己能尽快恢复健康,和大家一起活动,还要为更多的人服务。”因病卧床的老党员刘柏年激动地说。

  呼伦街道党工委和辖区各社区党支部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内信息联系、反馈渠道,通过党员中心户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以微信为核心构筑党内服务平台,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互助网络。重视与外出流动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加强联系和沟通,在精神上激励党员、生活上关心党员、工作上支持党员。党员中心户建设以来,解决各类邻里矛盾22起,开展爱心帮扶40次,政策宣传200多次,组织党员各类学习2000余人次。

   组建社区治理“生力军”

  呼伦街道党工委为党员中心户免费订阅报刊杂志,并依托组工视线平台和街道微信党建工作平台及微官网等手段,对党员中心户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的一线基层作用,灵活利用时间为居民宣讲政策法规,提高群众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把握。

  在2015年棚改工作中,社区党员中心户们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设社区党员中心户杨淑珍不但本人第一时间与棚改办签订拆迁协议,同时积极配合社区深入到附近住户家中进行走访调查,面对面地为居民讲解征收政策,做居民的思想工作。通过宣传、走访、动员,和周边群众谈谈安置房和旧房的对比,居民们对棚改有了新的认识,大家不但积极支持,还相互做思想工作。正是由于杨淑珍等党员中心户的努力,使呼伦街道办事处的棚改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3000多户居民的安居梦正在稳步变成现实。

  党员中心户还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主力。街道党工委充分利用党员中心户点多面广、组织灵活、群众基础好等优势,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将其逐步打造成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绿园社区两位党员中心户组织建立的社区艺术团就是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编排的歌舞表演经常成为街道“邻里之声”群众艺术节的压轴节目。(焦峤)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