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呼伦街道办事处棚户区改造进行时
为了能够让棚户区改造工作成为经得起群众检验的民生工程,呼伦街道办事处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创新工作方法,注重与各部门协调配合,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据悉,今年以来,呼伦街道棚户区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建设八至十八道街、建设二、三路、胜利四队、毛纺厂宿舍、酒厂宿舍、沿山路、呼伦一至四道街、109山上8个片区,面积约为6.2平方公里,预计惠及人口10000余人。
“感谢政府能够出台这么好的政策,等搬到新家以后就再也不用为喝水、如厕和道路泥泞发愁了。”在建设十道街居住了近30年的程女士感叹道。建设十道街部分房屋属于上世纪日本遗留住宅,距今已近80年,区域内房屋老旧,交通不便,饮水、如厕困难,周边环境卫生脏乱差,是近年来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区域。在接到棚改任务后,街道党委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全力支持配合行政审批工作,有序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顺利进行。据悉,截至目前,街道已有1402户签订了危旧房屋拆迁安置协议,现已全部安置到过渡房。
由于棚户区居民中有许多低保户、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为确保这部分人能够享受到房屋改造带来的实惠,呼伦街道党委还建立了“一对一”责任制,动员党员志愿者,对有困难的居民进行“一对一”帮扶。临近初冬,这些特殊人群虽然离开了社区的管辖,但依然牵挂着居委会干部和党支部的心,他们生活的怎么样,带着这些挂念社区党支部与居委会干部近期走访了搬到过渡安置房的动迁居民家中,询问他们的困难以及需要社区帮助的事宜,共走访了80余户。家住建设十道街的曹金锁与儿子均为残疾人,是辖区的低保户,考虑到母子二人行动不便,今年九月,社区为他们分配了志愿者,帮助她们顺利搬迁到安置点内,保证了母子二人的正常生活。目前像曹金锁这样的残困群众,街道已成功帮扶20余户。社区干部们还会及时通过电话、网络、走访等方式按时对他们进行回访,了解他们困难,保证每户居民都能按时住上新房。
用群众工作方法解决群众问题,就是要把群众当朋友、当亲人,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让党员干部的心和群众的心连在一起。协议签完,辖区居民成功安置到过渡房内,这并不意味着“一拍两散”,我们相信,在棚户区改造中,街道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还会一直运行下去,从而得到更多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张莹)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