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打造“北疆基层党建亮丽风景线”实践扫描

28.05.2015  19:38

  呼伦贝尔地处祖国北疆,是典型的民族地区、生态地区、边疆地区和资源富集地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全市人民向更加幸福的道路迈进中,总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鼓舞着力量,这就是高高飘扬的党旗。这面鲜红的党旗,让全市人民的力量为之凝聚;这面鲜红的党旗,为呼伦贝尔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

   五级示范抓引领

  服务群众常态化

  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持之以恒。为了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呼伦贝尔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五级示范大引领行动,通过市级领导干部示范引领,带动旗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各级干部分别建立联系点,健全层层示范引领的网络体系,在全市形成了“干部围着群众转、上级引领基层干、服务群众到家门”的工作机制。

  目前,市旗乡村共组建3372支引领工作队,13610名干部围绕引领学习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市、从严治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作风改进8项任务,引领示范全市14个旗市区及农垦集团、经济开发区和地方林业系统、161个苏木乡镇街道、1366个嘎查社区及广大农牧民群众。

  五级示范引领变“单兵作战”为“多方协同”、变“单一联系”为“全面引领”、变“短期联系”为“长期帮扶”……大引领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建立市级引领工作队联系点532个,旗级引领工作队联系点711个,乡级引领工作队联系点1203个,各级引领队员累计深入联系点177041人次,征求意见24703条,形成调研报告7689篇,培训基层党员群众396631人次,帮助联系点解决问题8474个,协助争取项目822个,协调解决资金4.5亿元,帮扶贫困户47127户,提供帮扶资金17687.7万元,形成引领基层干、围着群众转的工作氛围,党员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形成了新常态。

   抓基层、打基础

  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近年来,呼伦贝尔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组织设置和活动载体,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创先争优、敢打必胜、为民清廉的党员队伍,从千亩林海到万顷草原,呼伦贝尔大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发挥了重要的固本强基作用,为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近年来,呼伦贝尔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统筹推进农区、牧区、社区、林区、垦区、口岸、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国有企业等12大领域基层党建工作。

  农区以“十星级”管理为载体,以嘎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前置,抓住难点、突破重点,取得了较好成效。

  牧区以中心户为节点,以合作协会为纽带,大力推广“党员中心户+协会”模式,实现了党建深入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精细化、维稳日常化。

  社区以“北疆和谐社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社区党建“精品工程”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三有一化”,不断提升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

  林区以“六联工作法”为抓手,积极推进企地党建一体化建设,组织实施“北疆堡垒、林海先锋”行动,开展地企共建主题实践活动,丰富了林区党建工作内涵。

  垦区以开展“垦区先锋”行动为主要内容,深入推进“五进家庭”、“五星级文明户”活动,创建了垦区特色党建品牌。

  口岸以满洲里口岸为中心,辐射带动其他旗市口岸党建工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口岸部门联动机制,优化通关环境,加强口岸党组织建设。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双强六好”党组织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星火之光”计划,开展“五星”党组织创建活动,党的工作和党的组织覆盖水平全面提升。

  国有企业构建“三位一体”的国企党建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北疆国企党旗红”活动,有力推进“六个建设”、实现“两个提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党组织9461个。其中,党委473个,总支640个,支部8348个。包括旗市区党委220个,总支324个,支部5056个;苏木乡镇党委102个,总支66个,支部1985个;嘎查村总支10个,支部776个。林区党组织2038个、垦区党组织437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5571个、非公企业党组织443个、社会组织党组织41个、国有企业党组织3306个。

  靓丽成绩单的背后,是无数党员干部勤勉为民、扎实苦干的身影。近年来,呼伦贝尔紧紧围绕“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这一主要任务和基本职责,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揽,以提高全市人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全面推进基层党建服务体系、服务项目、服务机制建设,全力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水平。(记者 宋琪)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