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较快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去年制定实施了《呼伦贝尔市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使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企业经营情况。1-11月全市7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资产总计达130.3亿元;所有者权益40.3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营业收入79.47亿元,同比增长28.7%;营业税金及附加0.59亿元,较上年有所下降,主要是服务业企业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所致。
(二)从业人员就业情况。1-11月期末从业人员数15378人,同比增长7%。吸纳就业人员排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商务服务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分别吸纳4217人、1797人和1725人。
(三)职工薪酬情况。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总额为6.4亿元,同比增长3.28%。应付职工薪酬增长幅度较大的行业分别是: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
二、分行业运行情况
1、交通运输业。1-11月我市交通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5.67亿元,同比增长90.9%。其中: 铁路运输业 3.57亿元,今年呼伦贝尔铁路物流有限公司新拓展两项业务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1.6%; 道路运输业 0.74亿元,同比增长25.4%; 航空运输业 1.36亿元,同比增长7.1%。
我市交通运输业营业税金及附加实现371.6万元,其中: 铁路运输业 165.5万元; 道路运输业 129.3万元; 航空运输业 76.8万元。交通运输业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下降60%,主要原因是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导致。
交通运输业应付职工薪酬6943.3万元,同比下降2.8%。其中: 铁路运输业 2164万元,同比下降15.4%; 道路运输业 1879.6万元,与上年持平; 航空运输业 2899.7万元,同比增长7.4%。哈尔滨铁路局将呼伦贝尔铁路物流有限公司部分职工分流划归其他单位,使得该企业应付职工薪酬下降,带动行业整体下降。
2、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6.6%;应付职工薪酬0.61亿元,同比增长17.3%。
3、仓储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46.8%.营业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反映了今年我市粮食产量提高较多,同时13家粮食仓储企业受国家政策性补贴到位时序影响,收入、利润等波动较大。
4、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同比下降2.9%;
5、专业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下降32.2%。我市共有13家规上专业技术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于工程监理、地质勘测、工程勘察设计等方面,由于受到工期、项目验收等其他因素影响(工程项目没有完结,营业收入目前没有如期到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
三、存在的问题
1、行业发展不均衡,受政策影响较大,指标波动影响全市总体指标。如:我市13家粮食仓储企业的营业收入为46.2亿元,占全市营业收入的58.1%,由于受到国家收储、销售、补贴等政策调控影响,使行业收入、利润、税金等大幅度增加。另外,有的行业服务业仅有一家或两家够规模,如:铁路运输业、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航空运输业,行业覆盖度不全,代表性也不强。
2、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我市服务业虽然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剔除仓储业邮政业14家受政策调控、集团公司利润分配等影响营业利润下降的企业,我市还有4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同程度出现营业利润下降趋势。虽然有大环境经济下行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因素。企业规模不大,营业收入偏小,创新能力不强,主要依靠传统行业和传统经营模式。
为使我市服务业更健康快速发展,建议:
1、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帮扶力度,重点培养有潜力、有代表性的服务业企业,带动全市服务业走上健康快速发展道路。力争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帮扶,鼓励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创新发展,提高创收能力,做大做强服务业。
2、扩大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企业要发展运营资金保障至关重要,政府、社会多种渠道加大对服务业企业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实质便捷的企业融资担保贷款体系。同时企业也要提高融资信用,把融到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加强管理,开拓市场,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