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两化融合”建设成效显现
[ 导读 ]我市成为呼包鄂地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实验区以来,“两化融合”工作扎实推进,建设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我市成为呼包鄂地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实验区以来,“两化融合”工作扎实推进,建设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呼包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实验区成立后,按照自治区经信委工作部署,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有关“两化融合”政策措施,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两化融合”推进工作指导意见,为我市“两化融合”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
2009年,自治区在我市鸿盛工业园区批准成立了国家“两化融合”创新实验基地,重点布局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 科技 等新兴产业。目前,鸿盛工业园区紧紧围绕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成果转化,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以“两化融合”基地为核心,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产业等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科技园区,力争占领全国新材料、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业和生物产业发展制高点。金三角塑料光纤产业、TcL液晶屏生产线、联通西北(呼和浩特)基地等项目大力推进了我市“两化融合”工作。
目前,我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贯标试点工作进展顺利。2014年,众环集团、伊利集团、金河生物等三家企业成为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贯标试点企业。经过一年的交流培训及“两化融合”服务机构的服务指导,三家企业的贯标试点工作基本进入评估环节。评估达标之后,作为示范企业在全市范围进行经验交流和带动其他企业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在我市,一批拥有资金、人才优势和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大型骨干企业,根据信息技术发展情况和自身需求,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奠定了“两化融合”较强基础并逐步走到行业前列。这些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一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如伊利集团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原奶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项目的成功上线,成为其信息化建设再次步入快车道的重要标志。众环集团在信息化工作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数控装备技术、信息资源整合、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企业协同研发平台、协同制造平台、协同管理平台三大应用平台,取得信息化建设的突破性进展。
与此同时,适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平台,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呼和浩特市中小微企业信息网、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信息化平台为我市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信息服务、融资担保、财税咨询、电子商务、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服务支撑。特别是呼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是由呼市经信委主办,为我市中小企业打造一站式、专业性、综合性的公益性服务平台。现阶段公共服务平台已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16个板块30多项服务,每项服务的办理价格全部公开透明,低于市场价格15%——25%。同时我市公共服务平台已建设1000平方米办公场所,内含对外办事大厅、呼叫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综合事务中心。
[责任编辑:赵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