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民文明公约(草案)"网络走红 市民咋说?
原标题:“呼和浩特市民文明公约(草案)”网络走红 市民回应:实际行动比口号更重要
“爱国爱首府,文明我先行;为人需明礼,处事讲诚信;言谈有礼貌,举止要得体;行路守规则,驾车互礼让;垃圾不乱弃,环境共维护……”7月20日,一则“呼和浩特市民文明公约(草案)”网络走红,网帖的内容引起许多网友的热烈讨论。
网帖分为3部分:呼和浩特市民文明守则、呼和浩特市民文明公约和呼和浩特市民行为十不要。内容涉及多方面:环境卫生、文明礼仪、邻里友善、家庭和睦、勤俭节约、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热心公益、告别陋习等三十条。条约式的格式让网友感叹“很有压力。”
在呼市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从提倡文明礼仪规范,倡导拒绝车窗抛物,到开展斑马线上遵守交通规则等系列活动,全市上下的文明之举随处可见。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奉献爱心等,这些看似芝麻大的小事,却每一件都关系着这座城市的文明。
“文明礼仪条约似乎太刻板,不够温暖。”看到网帖中的文明公约(草案),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小腾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如果活泼一点,应该更容易被人接受。”“内容叙述得很详细,但是感觉好严肃呀。虽说文明礼仪是个严肃的话题,但说话的方式可以更亲切呀。”正在等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小洁也表示网帖倡导文明的方式过于生硬。采访中,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发现,虽然市民对这则网帖的内容提出肯定,但网帖的形式很多人都和小腾、小洁的想法相似。
相比于探讨内容的市民,王先生的看法更犀利:“口号喊得再响,都不如实际行动来得痛快。文明礼仪不能光靠说,也应该真的能做到。遵守交通规则一直在说,可总有些人不能自律;尊老爱幼也一直在提,可公交车上还是有视而不见的人。文明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应该写在每个人的心里。”(记者 梁婧姝)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