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物流业发展情况

29.12.2014  18:10
        一、    呼和浩特市发展物流业的优势         呼和浩特作为我国北方发展较快的草原都市,在发展物流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大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又为我市发展物流业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 从区位优势看, 呼和浩特市是除石家庄以外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是国家较早开放的沿边城市,连接东北、华北、西北和俄蒙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呼包银榆经济区、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从交通优势看, 作为国家45个公路枢纽城市,境内有3条国道、5条省道、7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线贯穿市域,呼张客运专线、呼准鄂城际铁路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从呼和浩特始发直通法兰克福的国际集装箱铁路专列横跨欧亚大路桥沿线6个国家。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作为国家二级航空口岸机场、首都机场备用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32条,通航63个城市。         从市场优势看, 我市地处“南粮北牧、东林西铁、遍地宝藏”的内蒙古中心地带,市域内和周边区域煤炭、电力等资源丰富。另外,呼和浩特作为中俄蒙合作的铁路运输战略要冲,草原丝绸之路的节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中继站,国家向北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将为我市物流业发展带来更好的机遇。         二、我市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         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园区9家,配送中心50多家,涵盖医药、快递、农副产品、家用电器、电子商务等各个行业。拥有常温库、冷库仓储面积40多万平方米,城区装卸点30个,集货站及配送中心合计仓储能力达110.9万吨。具有各种规模物流企业510家,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12家,制造业自营物流15家,商贸业自营物流10家,电商自营物流8家; 品牌化发展方面, 中远货运、中外运、宅急送、顺丰、申通、中通、圆通、汇通、韵达等国内大型知名物流企业全面进驻,道达物流、信普誉物流等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快速发展; 信息化应用方面, 物流企业逐步推广和应用叉车、标准化托盘、立体自动化仓库、电子标签拣选等现代物流技术以及无线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应用技术,陆续建立并完善了物流过程跟踪和追溯体系,物流作业的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机械化、集装化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建设方面, 以九州通医药物流、顺丰速递物流、中物储金山物流基地为代表的物流园区已初具规模并投入运营,以城发物流园区、沙良铁路公路物流园区、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金山铁通物流园区、昌璕冷链物流仓储园区、新畅日用快速消费品仓储配送中心、金兴仓储物流园区、庆元二手车交易市场等为代表的一批项目已开始搬迁、转型或开工建设。         三、重点物流项目规划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着眼于从根本上优化物流业发展布局,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网络完备、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形成了“两港、三区、两园、一带”的城市物流布局体系和物流业发展总体思路。 两港 即抓住我市机场搬迁建设的契机,规划建设航空物流港(空港),并依托重启“如意号”规划的契机,规划建设沙良铁路公路物流港(陆港),依托航空和铁路两个口岸连通国际和国内物流通道,构建大流通、大枢纽的物流发展格局; 三区 即在城市绕城高速公路外围,规划布局“城发恼包仓储配送园区”、“金山铁通仓储配送园区”和“金兴仓储配送园区”等一批大型仓储物流园区,解决商品进城的仓储和中转问题; 两园 即依托我市煤炭资源优势,将我市现有煤炭园区整合为托清煤炭物流园与和林大红城煤炭物流园,促进我市煤炭产业集聚发展; 一带 即将我市城区范围内的大型专业市场逐步搬迁至城外,并在城市绕城高速公路外围建设专业物流带。同时,面向城市消费者,完善城区物流配送网点,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问题。         按照上述思路,我们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力度,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实施6个大型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一是呼和浩特市城发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51亿元,包括恼包、金河和亿阳3个物流园区。 恼包物流园区 位于110国道和东绕城高速交汇处,于2013年初开工,到目前已完成投资额约5亿元,其中四座仓储库已建设完成,另有五座建筑物已完成主体建设,另外六座建筑物已开工,预计2015年底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金河物流园区 位于209国道与南三环交汇处南3公里金河镇与小黑河镇,于2012年开工,累计完成投资4970万元; 亿阳物流园区 位于呼托公路10公里处路西,占地613亩,已建成生产、生活设施5.4万平方米,年货物吞吐量不低于300万吨,总投资预计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建成生产、生活设施5.4万平方米,现已具备停车、仓储、卸载、换载、汽修、餐饮、住宿等功能。         二是沙良铁路现代物流园区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南角,毗邻呼和浩特市绕城高速和呼朔高速,与京包铁路三四线连接,建成后将成为我市集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方式为一体的重点综合物流园区。园区占地1830亩,投资总额10.5亿元,预计2015年基本形成运输能力,货运量近期550万吨,远期1040万吨。目前,项目土地征地补偿费已全部发放到位,并已完成园区规划设计和国土部土地预审、铁路总公司立项、市环保局环评批复、自治区水利厅水保复函、铁总的节能评估审查等手续,园区货场土地平整工作已开工。         三是金山铁通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计划总投资13.7亿元,总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工程包括标准库房、精品专线区、停车场以及综合服务中心。整个园区将于2018年全部建设完成,园区建成后将具备年600万吨的发运能力。目前,金山铁通由于铁路专线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协调困难,该项目暂时停工。         四是呼和浩特市现代综合物流园区。 该项目是以原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为基础进行的战略转型项目,由上海绿地云峰集团建设,总投资100亿元,计划3—5年内建成,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80亿元,利税7.5亿元。该项目将规划建设以铁路、公路、空运多式联运为基础,以集约化、信息化、平台化为特色,以打造西北现代化内陆口岸为发展方向的国际综合枢纽物流集散基地和面向俄蒙及欧洲、服务内地的双向桥头堡。园区将规划建设铁路物流服务片区、公路物流服务片区、空港物流服务片区、商贸交易服务片区和商务配套服务片区五大功能区,一期拟建设铁路口岸(500亩)、公路港物流市场(800亩)、城市矿产示范基地(500亩)、建材市场(400亩)、钢材市场(500亩)、生活配套设施(600亩)、农资市场(300亩)和二手车市场(400亩)等设施,合计建设4000亩。通过1—2年建设,使其形成跨境路铁联运的国际商贸交易物流园,并逐步建设保税物流区、国际空港物流服务功能区等区域。目前,园区正在进行政府立项,并积极办理项目审批手续。         五是呼和浩特市昌 冷链物流仓储园区建设项目。 该项目将重点建设冷链物流和冷链仓储,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哈拉更新村以南、武警训练基地以西、G6京藏高速以北,占地面积约296亩,总投资约17亿元。项目一期工程于2012年8月开工,建设总面积15.6万平方米4栋常温库,二期工程于2013年6月开工,建设总面积4.8万平方米4栋冷库,目前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         六是呼和浩特市新畅日用快速消费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该项目是集仓储、配送、酒店、住宅、餐饮和相关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也是呼和浩特市金海电子商务基地的仓储配送功能区,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总投资约6亿元,预计2016年底建成。         除上述6个在建项目外,还有2个拟建项目,分别是中国物流呼和浩特物流园区项目和内蒙古三联化工物流园项目。         (二)实施7个专业市场搬迁项目         分别是:百联雄业钢材市场、庆元钢材市场、同德钢材市场、隆庆钢材市场、闽兴钢材市场、圣凯建材市场和泛蒙石材市场,其中,百联雄业和同德两家钢材市场已确定搬迁地址,庆元钢材市场拟转型为二手车交易市场,其他四家专业市场正在选址准备搬迁和转型。         (三)实施一批城市物流配送项目         一是城发公司城市共同配送项目。 该项目主要利用呼市城发物流公司自有的恼包、金河、亿阳三大物流园区内的仓储设施建设城郊仓储中心作为共同配送一级节点,总面积1.2万平方米;并在市四区二环附近分别利用城发系统内剩余资源建设市内业务中心,共建设四个二级配送节点,占地6000平方米;同时,与城环公司合作,利用其便民市场建设快递营运点,利用城发等供热点的剩余空间建设覆盖市区各个小区的快递配送点形成城市共同配送的三级节点,三年内网点总数将超过200个。         二是城市共同配送网点项目。 城发公司拆并后的70个城区热源点全部改造建设成为城市物流配送点,目前已启动11个站点的建设工作;城管执法局下属的城环公司300个便民市场,增加物流配送功能,作为城市物流配送的重要节点,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利客、一团火遍布全市的350个便利店作为终端配送网点,纳入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目前已陆续开始实施;城发公司等城市配送企业配备了统一配送车辆,依托三级物流网络,开展城市共同配送,目前已有50辆共同配送车辆开展城市共同配送。         上述这些在建、拟建项目计划总投资288亿元,总占地12.3万亩。全部建成后可从根本上提升我市物流业配送能力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         四、我市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我市在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发展物流业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呼政发〔2014〕29),促进我市物流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发展目标         到2017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6%以上;大力发展物流总部经济,集聚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研发设计等高端物流产业,配套综合保税、电子口岸、无水港口等综合服务功能,把呼和浩特建成国际区域性空港、陆港枢纽城市;初步建立起城市共同配送网络体系、运营模式和服务监管体系。         (二)重点领域           一是积极发展口岸物流与转口物流,充分发挥呼和浩特区位优势和物流服务业集聚优势,构建紧密联通沿海港口和沿边口岸、服务内陆腹地的综合物流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大宗商品与制造业物流,依托煤炭、农畜产品等大宗商品和本地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构建一体化运作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发展城市配送物流,加快建设城市物流配送项目,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开展城市配送,提高城市配送专业化水平。         (三)空间发展布局         一是 完善物流布局体系,在绕城高速公路外侧规划布局区域性、综合性物流园区和专业性物流中心及物流产业带,形成以“空港”、“陆港”为基础、仓储配送园区为依托的“两港、三区、两园、一带”城市物流布局体系; 二是 建设城市共同配送体系,主要是由重点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公共及专业配送中心—城市末端配送网点组成的三级城市共同配送网络,满足“最后一公里”配送需求。         (四)重点任务         一是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 壮大物流市场主体; 三是 大力发展城市共同配送; 四是 构建草原丝绸之路桥头堡; 五是 完善应急物流组织体系; 六是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七是 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八是 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五)政策扶持措施         一是加大用地扶持, 在规划用地、土地供应、土地价格、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优惠; 二是加大财税扶持, 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按条件免征土地使用税、减免企业所得税、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等方面给予物流企业优惠。 三是加大规费扶持, 在用水、用电、用气、供热价格方面比照普通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供热价格执行; 四是畅通融资渠道, 多渠道、多方式引导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五是完善物流运输车辆通行管理政策 ,制定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办法,建立分路段、分时段、分车型的货车通行证制度,有效解决城市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 六是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为物流企业培育和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         五、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和物流节点城市的目标,按照全市物流总体布局,以项目为抓手,重点推进“一个规划、三个园区、两个体系”建设,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打造国家一级物流布局城市。         (一)做好一个产业规划。 在“两港、四区、两园、一带”总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综合考虑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各枢纽节点与物流园区之间的衔接,科学编制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并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二)抓好三大物流园区建设。一是 推进城发位于外环周边,错位发展的三个物流园区建设,计划投资4.9亿元,续建恼包、金河、亿阳总面积14.6万平方米的三个物流中心。续建白塔(恼包)物流中心标准仓库、配送中心,新建一座交易大厅;续建城发金河物流中心司机宾馆、标准仓库各一座;推动城发亿阳南绕城公路物流中心并购博峰公司,并对园区给排水、供暖设备进行改造,对现有库房进行维修,使园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是 推动沙良铁路公路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做好沙良铁路公路物流港(陆港)的申报和建设,规划建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以及沙良铁路、公路物流港(陆港)联检联运综合楼、大宗货物区域中转集装箱保税监管区等功能区,将沙良铁路公路物流园区打造成铁路口岸。年内计划投资10.5亿元,完成园区征拆工作的基础上开工建设,完成铁路货场作业站场及其与沙良站的接轨工程,基本实现营运能力。 三是 加快推动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战略转型,依托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交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货源充足等优势,在园区规划建设铁路物流服务区、公路物流服务区、空港物流服务区、商贸交易服务区和商务配套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并在园区内建设一个500亩的铁路口岸物流中心、一家800亩的公路港物流市场、一个500亩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一家400亩的建材市场、一家500亩的钢材市场、一处600亩的生活配套设施、一家300亩的农资市场和一家400亩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并逐步建设保税物流区和国际空港物流服务功能区,切实完善园区内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等功能,推进项目战略转型,将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打造成为国际综合枢纽物流集散基地和面向俄蒙及欧洲、服务内地的双向桥头堡。         (三)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一是 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城发公司包括城郊仓储中心、市内业务中心、城区热源点三级节点的城市配送体系建设;支持城发公司等实力强、信誉好、具有一定行业代表性的企业,统一配送车辆,依托三级物流网络,利用城市共同配送信息管理平台开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逐步实现城市共同配送;年内争取完成70个城区热源点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城环公司建成的100个左右的便民市场的物流配送功能建设;积极推动利客、一团火等全市350家便民连锁超市积极发展终端网点配送。 二是 市场体系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引导美通首府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具一定规模的农贸市场和农批市场继续加强冷藏库、冷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打造现代化大型综合农贸批发集散地;对现有二手车市场改造和升级,着力打造两个100亩以上的大型二手车交易市场;做好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的升级改造工作,力争完成1—2家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的升级改造;积极推动百联雄业、同德、庆元等钢材、建材、石材市场的搬迁、转型和建设,在沙尔营物流园区打造一个1000亩以上、集二手车交易、汽车拆解、钢材市场、建材市场、石材市场的专业市场集聚区,不断提升我市区域流通能力和个另类市场的集散功能。         (四)进一步强化物流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香河家具等一批重点知名企业入驻城发(恼包)物流园区等已建成园区,打造集生产、加工、展示、配送等功能与一体的服务性产业集聚区,同时,引进中国物流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