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十二五”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取得“五大成效”

17.03.2016  10:55

              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十二五”坚持农发工作服务于全市农业发展大局,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五个方面见到了成效。
            一是夯实了基础。全面开展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年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0.2万亩,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89亿元,自治区财政资金1.1亿元,市本级0.1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0.8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620万公斤。
            二是带动了产业。五年来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118家,投入资金1.2亿元,撬动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8.6亿元,集中支持了奶牛养殖企业、玉米、马铃薯加工营销企业、合作社和蔬菜、小香米、莜荞麦、红辣椒等特色企业、合作社及都市观光休闲农业企业。
            三是推广了科技。依托首府科研院、所、校密集优势,五年共转化科技成果22项,推广了玉米密植技术,创造了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玉米吨粮田累计20万亩、马铃薯高垄滴灌、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重大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小香米浮选加工、血清蛋白提纯性控和胚胎技术,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累计投入科技推广费1250余万元。
            四是探索了机制。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同时,创新管理,依法依规管理,先后在项目立项、实施程序上、资金拨付规范上,严格程序,规范资金运作。在分配资金上采用了综合因素法,在项目验收上采用了绩效评价量化法并与资金分配挂钩,用指标考核倒逼各旗县项目管理的规范。
            五是强化了保障。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充分体现“管、水、路、林、田”五大因素齐抓共建,共营建防护林6万余亩,农田防渗管道2400余公里,新建机耕路1800公里,培肥土壤24万余亩。美化了农田、乡村,保障了营造良好农田小气候和大型农机具出入,保障了高标准农田的稳产、高产和可持续发展。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