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砥砺前行 经济社会发展谱华章

08.08.2017  18:25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蒙古族服饰展示

绿意无边

在广袤富饶的内蒙古高原中部,有一座美丽祥和、生机盎然的草原都市——呼和浩特。当五月的曙光从1947年红城乌兰浩特洮儿河畔升起,当铿锵的号角穿越1954年首府呼和浩特的风云……70年春华秋实,70载砥砺奋进,今天,这座跃动着现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换档升级的进程中彰显着包容与开放的胸襟,正以勃勃生机和卓越风姿拥抱和谐,激发动力,张扬活力,绽放美丽!

GDP从0.46亿元到3173.6亿元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首府,自治区成立初期,呼和浩特市经济百废待兴,经济发展十分落后。194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0.4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73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7元。2010年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865.7亿元增加到3090.5亿元,年均增长9.7%,跨越2000亿元和3000亿元两个台阶。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7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近125倍,年均增长1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3235元,比1978年增长近72倍,年均增长11.9%。

全市经济发展经历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全市经济发展平稳,年均增长7.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新世纪,全市经济发展渐入佳境,1979—1999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较1978年前平均增速提升4.3个百分点;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全区、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全市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0—2016年年均增长达16.2%,全市经济实现重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按照“打造两个一流、推进三个建设、实现两个率先”总体要求,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努力建设“五大基地”,全力打造“六道亮丽风景线”等,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年均增长9.7%,跨越了2000亿元和3000亿元两个台阶。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近70个百分点

70年前,呼和浩特市的服务业发展处于最低端水平,仅是一些简单的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形式,而现如今,全市的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展日新月异,商贸流通、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会展、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全市经济最重要的强劲增长极。

2016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175.67亿元,是1949年、1978年的2567.8倍和173.9倍,1949年以来年均增长12.4%。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服务业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春天,2000—2016年年均增长达16.6%,较2000年前平均增速高5.6个百分点。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8.6%,占自治区服务业增加值的27.5%,是全区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引擎。截至2016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服务业市场主体20.35万户,全市共有服务业个体工商户148937户,占到服务业市场主体总量的73.17%,服务业占比大幅攀升。

70年来,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也随着不断调整优化。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1.3∶46.8∶31.9调整优化为2016年的3.6∶27.9∶68.5。一产占比大幅降低,二产占比稳步降低,三产占比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

当前,呼和浩特市以地铁、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快速路网为标志的快捷、立体、综合交通时代已经到来。2017年2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呼和浩特市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呼和浩特紧抓机遇,以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打造“市内大循环、外围大辐射、区域大联通”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总投资130亿元,完成1400个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启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建设。治山、治水、治气等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为完备、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到2016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24所,在校学生23.8 万人,专任教师1.2万人;普通中学108所,在校学生14.0万人,专任教师1.1万人;小学208所,在校学生17.5万人,专任教师0.9万人。

文化体育事业成果丰硕。2016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0个,藏书360.8万(册、件);博物馆42个,藏品18.5万件;艺术表演团体6个、广播电视台6座,电视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99.2%;体育场25座、体育馆8个。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截至2016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017个,其中医院105个。全市医院病床数达17596张,卫生技术人员24563人。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57张,比1949年增加54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80人,比1949年增加74人。医疗机构完备,技术力量强大,设备先进程度明显提高,已经成为北方重要的医疗服务中心和医学教育中心。

随着呼和浩特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愈加富裕。2016年,全市各项民生支出达到293.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20元,增长7.7%,人均消费支出28352元,增长6.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7元,增长7.6%,人均消费支出14353元,增长8.5%。

城市建设跨越前行

以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民生改善为核心,呼和浩特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建成区面积从55平方公里扩展到2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从154万增加到308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

——以生态城市建设为依托,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年蒸发量却为降水量5—6倍的西北地区建设森林城市,最终以造林面积之大、速度之快、投入之大三个前所未有赢得了国家创森考察组成员“不容易、不简单、不寻常”的赞誉,捧回了国家森林城市的桂冠;继续在宜居城市建设上下功夫,赢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美誉。

全面推进“七网”同建,提升首府现代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以和林格尔国际枢纽机场为核心、老牛湾通用机场为补充,建设环城连县轻轨、地铁、动车、高铁、快速路、高等级公路以及市区内高架桥,构建“市内大循环、外围大辐射、区域大联通”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同步建设其他网络体系,在全区率先实现“七网”全覆盖。

全面推进“七业”同兴,促进首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构建具有首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多维度促进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构建“四大中心”为目标持续激发服务业潜力,激发新动能,培育新支撑,促进产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

举全市之力、全区之力,借全国之势、全国之智,全力抓好内蒙古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建设,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型、五年上水平、十年大跨越”的发展目标,落实“四新”要求和“五大政策”,将新区打造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希望点、增长点、靓丽点,为首府和全区发展配置动力强劲的世界级发动机。

……

胸有四海,信立八方。和着时代脚步昂首迈进,继续把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民生改善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呼和浩特的建设者们正在以撸起袖子加油干、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勇气和决心夯实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建设,让无论是匆匆过客,还是这里的居民,不经意间都能收获满目风光,一城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