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第一书记"解决后进村发展深层次问题

25.05.2015  11:31

  原标题:村里来了第一书记

崔峰(右)带伤坚持工作

黄利锋(左)在给村民讲党课

  去年,一部《马向阳下乡记》风靡荧屏。市商务局市场科科长马向阳,到大槐树村当起了第一书记,扎根农村、服务群众,使大槐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呼和浩特市,152名第一书记也于去年奔赴各个落后乡村,和村民们一起谋求发家致富的好办法,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下乡故事。

   首先要融入农村

  进入5月,天气仍然乍暖还寒,连绵起伏的大青山早已绿意葱茏。位于大青山脚下的新城区三卜树村,被呼包高速公路贯穿其中,把村庄一分为二,崔峰就是派驻在这个村的第一书记。

  “农村工作对我来说很陌生,工作内容从单一的业务忽然转向庞杂的基层服务,一开始的确很茫然。”从如意开发区工商局副局长到三卜树村第一书记,崔峰坦言一开始有些不适应。来到村里以后,村民对这个忽然冒出来的第一书记并不买账,以为只是来走过场。

  为了尽快融入村民当中,崔峰开始频繁地入户走访。“一开始就是认脸,走访次数多了,大家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没多久,大家都知道村里新来了个女书记,为人热情,做事认真。

  “崔书记来了后,没少为我们操心。”一位村民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为4名单亲儿童实施了“博爱寸草心”助学活动,使得他们从救助之日起到小学毕业,都能得到相应的帮扶;协调单位为驻村105户65岁以上老人家送去了米面油、水杯等春节慰问品;与新城区档案局联系为村档案室配备电脑软件、扫描仪等硬件设施;为村里文化活动室争取的图书和配套健身器材……

  谈到崔峰,三卜树村支部书记闫兵奎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崔峰同志的敬业程度很令我们敬佩。村‘两委’换届是村里的大事,在她的帮助和监督下,咱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

  这几天,崔峰又开始琢磨怎么让村民富起来。三卜树村无村办企业和集体收入,村民收入主要靠出租房屋。为了有个好项目,崔峰没少跑。她和闫兵奎先后多次去水磨村、一间房等村庄取经学习,反复推敲、讨论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最后,他们瞄准了林下经济。三卜树村已纳入大青山前坡生态绿化工程,2900亩的土地全部种上了树,这是很好的林地资源。崔峰谋划着,开发一些适合林下生长的药材、菌类种植和动物养殖,为村民增收致富挖掘一条新路子。

   干实事的“村里人”

  “你看,这就是我们丹岱村的新建村,这边是村幼儿园,那边是村委会,以后这就是我们的工作阵地了。”采访过程中,丹岱村第一书记黄利锋三句不离“我们丹岱村”,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而不是呼市统计局的一名后备干部。

  62岁的老党员老徐对这个第一书记的印象就是干实事,“年轻人想法挺多,村里人有什么难事都找他倾诉,他给村里可做了不少事,还帮我们一起打官司呢。”

  去年,丹岱村村民陷入一场土地纠纷和鱼塘纠纷。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村民们法律意识淡薄,面对司法官司、法律程序十分茫然,有时甚至是有理说不出的感觉。黄利锋第一时间帮村里找到了合适的律师,并陪同村民一起梳理案件,寻找证据。第一次开庭后,大家反映效果很好,律师都说在了点子上。

  “案件很快就会宣判,我们胜诉的可能性很大。”黄利锋告诉记者,经过这起官司,他打算请专家给村民普及一些学习法律常识与法规流程,从而提高村民的法律素养,同时震慑那些意图违法的人。

  丹岱村位于和林格尔县的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本地将直接城镇化。在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规划的总体框架下,黄利锋积极配合村改居的方案,整理了全村人员以家庭为单位的电子档案,为全村498户1382名村民建立电子档案。同时,还为782名参加社保人员和243名享受社保人员整理了电子档案。

  在走访过程中,黄利锋发现失地农民中有很多残疾人员打工、再就业很困难,果断拿出帮扶方案,争取到所在单位呼和浩特市统计局帮扶资金9800元,对丹岱村的49名残疾人给予每人200元的经济援助。

  “现在村周边进驻了很多大型企业,村民的就业问题并不突出,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等这些企业开始运营后,需要的是具备一些技能的专业工人。”今年,黄利锋为满足广大农民开阔眼界、分享信息资源的需求,尽量发挥自身信息部门优势,建立了元恒农牧资讯微信平台,与农民共享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农牧业资讯。为整合信息资源,他还与邻村第一书记张俊一起收集劳动就业信息,提供给农民朋友,在农业宏观政策、农业生产、招工打工、就业培训、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信息支持。

   解决后进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由于选派的第一书记大都带着资金或项目进村,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后进村的面貌发生立竿见影的变化。”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吕文平坦言,后进村问题不少,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老百姓对干部的期待也不一样,市委选派的152名第一书记都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基层的党员干部。

  为使第一书记发挥实质性作用,市委一方面给第一书记加压,规定第一书记每月驻村的时间不低于20天,要求第一书记真正深入到村子里。另一方面,给每名第一书记2万元的帮扶资金,帮助他们进村后站住脚、办好事。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95个新农村示范村党组织引领作用明显强化,5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目前已全部转化。同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一大批帮扶援助项目落地开花,通过村企联合构建+基地运行模式,帮助发展产业项目67个。

  “但是,要解决后进村的深层次问题,使其长期保持发展活力,第一书记的工作方式需要继续加强。”吕文平认为,第一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不同于以往包村干部帮人干活。但在实际运作中,第一书记要想真正在村里说了算并不容易。因为第一书记并不是长期任职,一般两年一个任期,离职后要让后进村继续发展下去,关键是要建好一个新的领导班子。(记者 施佳丽)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