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职工娘家“家底”越来越厚

01.08.2017  16:12

 

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全总文工团走进神舟硅业进行慰问演出

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附近绿化工人接到市总工会慰问物资

内蒙古、呼市两级工会为公交职工送“清凉”物资

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各级工会组织都把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利益作为原则。近年来,我市各级工会组织以联系和服务广大职工群众为根本,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工会组织改革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工会帮扶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工会法律援助维权服务有了新突破。

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用工方式、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对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总工会顺应形势变化,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于2002年成立了基层工作部,负责指导和推进全市基层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及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作。

全市各级工会始终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积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分类指导,上下相互配合、突破重点难点。相继开展了“双措并举、二次覆盖”“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扩面提质,固本强基”和“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等组建工会专项行动,在巩固规范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会组织的同时,把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作为建会重点区域,把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职工、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作为会员发展的重点,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针对非公有制企业量大、规模小、员工少等特点,探索了工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大力发展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立了“楼宇工会”“一条街联合工会”等新的基层工会组织形式。同时为满足新常态下职工入会需求,在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官网上开辟专栏,把“基层工会组建指引”“工会换届选举指引”“入会申请书”等有关操作规范放在网上,实现工会组织对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的有效覆盖。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市、旗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四级组织,产业与旗县区条块结合,行业联合,全覆盖的工会组织体制。基层工会组织及会员发展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市共成立10071个基层工会组织,涵盖各类企事业单位19206个,发展会员782118人。

市总工会始终坚持普遍建会和激发活力并重,把工会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温馨之家,已成为全市各级工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自身活力的有效载体。市总工会大力实施基层工会规范提升工程,深化非公企业“双亮”工程、建设模范职工之家和“标准化企业工会”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各级工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标准化建设与“职工之家”创建深入结合,经过近年来各级工会的努力,我市已有31个基层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82个基层工会被评为全区模范职工之家,245个基层工会被评为全市模范职工之家。

工会帮扶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1950年,在恒昌店巷8号院总工会礼堂召开归绥市首届工人代表会议,正式产生了归绥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从市总工会建会之初,由于财力人力方面的原因,工会帮扶工作延伸面有限,随着时间推移和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工会帮扶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总工会保障部部长王佳慧说,从1992年开始,工会帮扶是指全国总工会的“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人心”的送温暖活动。1994年,全国总工会将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2002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始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构造工会帮扶长效工作机制。呼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002年成立,2007年重新整合挂牌运作,2008年,呼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被全国总工会授予 “全国工会模范帮扶中心”称号。

特别是近年来,市总工会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工会帮扶工作的特点规律,把帮扶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拓展服务,推进了帮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市各级工会聚焦精准帮扶的工作目标和“制度保障”工作主线,构建起以市级帮扶中心为骨干,旗县区帮扶中心为支撑,乡镇、街道、规模以上企业帮扶站点为基础的“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帮扶工作网络体系,搭建了救助、维权和服务为一体的帮扶救助工作平台,加强帮扶工作规范管理,创新帮扶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做好送温暖、困难帮扶、金秋助学、就业服务等工作品牌,加大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帮扶服务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今年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配合我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及我市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开展了以“情系职工、服务职工,以实际行动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送清凉”系列活动,市总工会安排工会经费184万元,用于做好我市暑期安全生产、防暑降温工作。

市总工会坚持“输血型”帮扶与“造血型”帮扶相结合,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助力创业就业工程。2014年以来开设了9期以在档困难职工家庭成员、困难女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牧民工为重点的家政服务培训班,562名学员经过考试全部合格,拿到了人社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市总举办的促就业招聘会和培训学校的就业通道,459名学员实现了就业。有的学员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积极创业,开办了家政服务公司和月嫂公司,实现了就业的倍增效应,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从2014年开始,市总工会连续四年举办“创新创业促发展,谋业就业构和谐”大型人才招聘会共6次,共计1595家企业上会招贤纳士,提供岗位40246个,入场人次约为11.2万人,累计达成意向30916人。

工会法律援助维权服务有新突破

市总工会历来重视职工、农牧民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呼市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坚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积极开展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工会法律援助维权服务有新突破。

为了保证职工、农牧民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市总工会先后制发了《呼和浩特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转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三年(2014—2016年)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工会法律援助实施办法(试行)》《内蒙古自治区工会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对职工、农牧民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的职责、经费来源以及法律援助对象、范围、方式、条件和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有力地保障了职工、农牧民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为更好地履行维护职工、农牧民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维护首府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市总依托工会三级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市、旗县区、街道乡镇的三级法律服务体系,打造立体式法律援助维权服务格局,推进旗县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实体化建设,延伸拓展街镇、社区、工业园区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阵地,降低法律援助准入“门槛”,简化法律援助操作程序,扩大法律援助受益范围。为基层广大职工、农牧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等服务。

目前,在已建成的1个市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9个旗县区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中均设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维权中心,建成乡镇、社区、街道等各级各类涵盖法律援助功能的工会服务站145个,借助社区和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将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延伸到社区和企业。

同时多部门协作,共促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一是呼市总工会加大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力度,与呼市建委、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等部门建立了维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呼市劳动关系三方密切配合,联合发文、共同开展维护劳动者权益专项行动,劳务派遣用工、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大检查,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呼市劳动关系三方合力推进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多种形式拓展法律援助工作渠道。市总工会与律师事务所签订了购买法律服务协议书,每周二、四下午设立律师接待日,通过“12351”职工维权热线,接受职工群众的来电咨询,为职工提供政策帮助、解答各种疑问,引导职工通过正当渠道、采取合理合法方式反映情况,解决问题。同时,投入资金编印《工会常用法律法规汇编》和《职工维权问答》,购买《宪法》《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会章程》《内蒙古自治区企业集体协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等法律法规,免费发放给各级工会、乡镇、社区、企业。结合“法律六进”深入企业、社区,进行普法宣传,扩大社会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