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王凤兰希望“走”后捐献遗体

04.12.2015  12:42

  躺在炕上的王凤兰不能动弹,她说:“不想活了,自己难受,还拖累家人

  如果“”了 就把遗体捐出去


   内蒙古晨报全媒体平台消息 记者 齐晓英

  刺骨的寒风呼呼作响,金黄色的玉米随着木锹“起舞”,玉米上散落的雪花,卷着寒风落在李拴拴的脸上、头上、衣服上……

  李拴拴杵着木锹,一只手抹掉脸上的雪水,望望屋内躺在床上的妻子王凤兰后,继续用木锹翻动玉米。

  “这些玉米是要换成我老伴的救命钱的,我要把它们保存好。”为防止玉米潮湿霉烂,李拴拴每隔几天就要将堆放在院子里的上万斤玉米翻晾一次。

   希望“”后捐献遗体

  59岁的王凤兰是呼市白庙子镇刘家营村人,与丈夫李拴拴育有两个儿子。

  说起王凤兰,刘家营村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硬劳力”、“一把干活好手”。没生病以前,王凤兰种着十几亩地,照顾全家人的生活起居,里里外外一个人操持。如今躺在床上动弹不得,饮食起居都要靠丈夫来伺候。

  “我不想活了,自己难受,还拖累别人。”昨日,躺在炕上的王凤兰含糊不清地说着。她用一只手遮住脸,眼泪打湿了枕巾。王凤兰告诉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从去年生病后,去了很多家医院治疗,可是一直没有起色。她想着如果自己去世后,就把遗体捐出去,让医疗机构做研究,希望找到病因,挽救更多和自己一样受病痛折磨的人。

  “一开始我有点不能接受,村里人都认为入土为安,不知道她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家里的亲戚、朋友、村里的人都曾来劝过王凤兰,可是王凤兰却下定了决心。无奈下,丈夫也接受了妻子的选择。

   患上治不好的病?

  事情还要从去年春天说起。

  那时农忙刚开始,王凤兰觉得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走路时常感觉头重脚轻,进门总是会撞在门上。”一开始,王凤兰根本没有留意,只是喝了多副治中风的药。直到妻子跌倒多次后爬不起来,李拴拴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李拴拴带着老伴去了呼市多家医院,初步诊断王凤兰患上了小脑共济失调症,这是一种神经类疾病,初期可能表现为手脚不协调,经常摔跤,后期就有可能瘫痪在床,难以治愈,只能是调理缓解。

  “那会大夫说让我出院,我当时就哭了,我说现在癌症都能治,你们为什么不给我治治?”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王凤兰回到家中静养。

  “我现在全身僵硬,动也不能动,翻身还得靠别人。”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王凤兰整天躺在炕上,大小便都自理不了。“右手连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吃饭哆哆嗦嗦地能洒一炕。

  屋漏偏逢连阴雨。在王凤兰生病期间,李拴拴突发心梗住院。经过手术后,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李拴拴,便担负起照顾妻子的重任。

   卖了玉米 带老伴去北京查病

  “以前日子过得也还行,去年家里做买卖赔了上百万元,孩子他妈和我接二连三地生病,真有点撑不住了。”家里接连发生的事情,让李拴拴感到压力巨大。

  “我现在就想着找个能治我老伴病的专家,哪怕是提供一些建议也行,我不希望老伴到时走得不明不白。”李拴拴抹着泪说。

  医院称王凤兰的病难以治愈,李拴拴怎么也想不通。“我觉得医院可能误诊了,我一定要带她去其他医院诊治一下。”家里债台高筑,院里堆放的上万斤玉米,是李拴拴唯一的经济支撑,这两天他正在联系买家,打算卖掉玉米,带着老伴到北京检查。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