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让城市畅通无阻 居民出行便利
呼和浩特交通发展大文章:让城市畅通无阻 居民出行便利
近年来,随着城市外来人口及机动车的激增,呼和浩特的交通拥堵也日益严重,如何让城市畅通无阻、居民出行便利也是摆在每个政府决策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资料图)
解决交通拥堵首先就得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近年来,我市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以方便更多普通百姓出行。从2013年开始,我市每年都新增400台公交车,充实到各主要线路。同年还增加了K1至K6,环1、环2,青城1号线、青城2号线等10条快线。去年开通了从公交三公司至盛乐经济园区管委会的101公交专线和从公交四公司至根堡村的105公交专线,极大地方便了我市周边居民,促进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此外,今年3月我市开行了201、202、203等3条连接住宅区和小街巷的微循环公交车线路,方便居民出行。
(资料图)
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是缓解现代城市道路拥堵的主要手段。今年8月20日,呼和浩特快速路正式试通车。作为呼和浩特历史上一次性投资额最高、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市政工程,总投资200亿元,全长65.31公里的快速路建设,已将现有的二环路改造成环形快速路网,东与机场高速连接、东南与呼朔高速连接、西南与呼准高速连接、北与京藏高速连接,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为达到快速路连续流的运行方式,快速路工程在重要节点共设置了13座立交、6座跨河桥、12座跨线桥、23座天桥、两条地堑式通道,消除信号灯的限制和影响,解决高架及地面的快速通行。同时,快速路工程与市区各主要道路、近郊区及主要对外公路相连接,这些节点立交的设置完善了市内交通与市际交通的有序、快速衔接,扩大了城市的辐射吸引能力。伴随着快速路的通行,首府的智能交通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经过呼市交通人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呼市市区到周边各个旗县至少有一条高等级公路连接。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里程达到71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4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40个乡镇已全部修通油路或水泥路,964个行政村,72%已通油路或水泥路。其中,中国高网(国家高速公路网)4条,即G6(北京——西藏高速)、G7(北京——新疆高速)、G18(山东荣成——乌海高速)、G59(呼市——北海高速);普通国道3条共370.3公里,即110国道(北京——银川)、209国道(呼市——北海)、109国道(北京——拉萨);普通省道7条,即省道101(呼市——霍林河)、省道102(呼市——凉城)、省道103(呼市——河曲)、省道104(呼市——白云鄂博)、省道105(呼市——赤峰经棚)、省道210(和林——杀虎口)、省道311(呼市哈乐——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海流图)。另有县道35条,乡道149条,专有公路122公里、村道2704公里。
这些公路的建成及投入使用,不仅缩短了呼市市区到各旗县的距离,也让呼市走向了全国各地,拉动了呼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呼市架起了腾飞的翅膀!
(记者云艳芳)
[责任编辑 张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