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24岁身患重病小伙的最后心愿

09.11.2015  10:57

陈赫宇北京治病期间留影

  “我不希望自己来这个世上什么都没留下,不希望这辈子白活一场,我希望去世后,能将遗体捐给国家,能为国家做一点贡献。”这是24岁重病的陈赫宇最后的心愿。为实现陈赫宇的心愿,这几天,60岁的陈文田到处奔走。

  8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不停地下着,溅起的水花湿了疾步前行的陈文田的裤脚,陈文田揉了揉湿润的双眼,强颜欢笑走进昏暗的楼房内。

  “儿子,今天怎么样?”陈文田摸了摸躺在床上的儿子陈赫宇,陈赫宇嘴里嘟囔着,沙哑的喉咙已发不出声音,眼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24岁小伙刚毕业患重病

  家住呼市玉泉区南茶坊附近的陈文田,是一名建筑工人,妻子刘桂珍平常打点零工,夫妻俩有两个儿子。两口子省吃俭用,供养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前年7月份,二儿子陈赫宇也毕业找到一份工作。上班一个月后,陈赫宇将拿到的800元工资给父母亲买了衣服和粮油。夫妻俩私下还高兴地说,终于可以享儿子的福了。

  去年5月份,陈赫宇感觉右手右脚开始发麻,不听使唤。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一直忍着没敢说,还正常上下班,在父母忙的时候,他强忍着不适给父母和哥哥做饭,直到手脚不能动弹才被父母察觉。

  陈文田和妻子带着儿子赶紧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经医院初步诊断,认为陈赫宇患了脑部胶质瘤,医院建议他们到专业医院诊治。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陈赫宇被确诊为恶性脑胶质瘤。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陈赫宇很平静,“我坚信只要配合治疗,自己一定能好起来。”他甚至还安慰惊慌失措的父母亲。

  去年6月18日,医院为陈赫宇做了手术,医生说手术很成功,但需进行多次化疗,后期的治疗尤其关键。为节省钱,在陈赫宇的建议下,父母带着儿子回到呼和浩特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放化疗。

  一次放化疗就需上万元,一个疗程最少需7到8次,巨额的医疗费,拖垮了这个家庭。“当时医生说后期的治疗至少要持续3年,孩子才有恢复的可能。”为能支付儿子的医疗费,陈文田四处筹钱。从陈赫宇生病后,夫妻俩就没有继续在外面打工,全家的生活来源都靠大儿子打工维持。

  去年9月,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化疗,陈赫宇的病情明显有了好转。出院后,陈赫宇开始翻看医书,并不时地进行手脚恢复训练。

   希望离开后捐赠遗体

  就在一家人稍稍松了一口气时,不幸的消息再次降临。今年6月份,医生告诉陈赫宇,他的病情复发了。强忍着悲痛的陈赫宇为不让父母担心,一直没敢告诉父母,直到自己上厕所跌倒后,父母才察觉到不对。

  昨日,记者在陈赫宇的家中见到他。“我挺不住了……”他嘟囔着,用沙哑的声音低声说。眼角不时地流下眼泪。为不让自己的右手卷缩,他用左手死死地拽着。

  在医院又化疗了一段时间后,陈赫宇坚持让父母带他回家。“别给我治了,我走了以后你们还要继续生活,我害怕再治疗下去,你们得把房子卖了。”陈赫宇坚持出了院。

  回家后,他每天坚持练习走路,练习写字,直到9月份,陈赫宇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全身瘫软无力,手脚不听使唤,上厕所还得靠人搀扶,每天晚上疼痛难忍,整夜睡不着。

  “爸爸,我想把遗体捐献给国家,我不想就这样白白活一生。”10月份的一天,陈赫宇拉着父亲的手说。

  “不行。”陈文田断然拒绝。

  在陈赫宇多次提出捐献遗体的要求后,态度强硬的陈文田软化了,“这也许是孩子最后的心愿了,我如果不让他完成这个心愿,我怕以后会后悔。”陈文田多次给妻子做思想工作,夫妻俩决定遵从陈赫宇的心愿。

  11月2日,陈文田联系了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替陈赫宇申请捐献遗体、器官、角膜。11月8日,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已同意申报。“红会的人告诉我,他们会组织专家到我家,给我儿子进行详细检查,看看他身体条件是否符合器官捐赠的条件,并进行下一步工作。

  据悉,目前呼市已有374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在市红十字会登记、报名,并填写了《呼和浩特市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申请登记表》,有39位志愿者实现了遗愿。(记者 齐晓英)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