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创新巡礼 呼和浩特用科技的力量为绿色发展筑牢保护墙

15.03.2017  19:3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下大力气补齐生态环保短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抓紧制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并提出了2017年要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200万亩以上的目标。

放眼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高增长就意味着高消耗,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目前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也逼近极限,大范围雾霾、水体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突出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有效的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发展,造福子孙后代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一大批以绿色发展为理念,致力于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企业纷纷涌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和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和盛生态育林

用科技创新

筑起“ 三北 ”生态防线

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于2011年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创立,是一家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创新研发为基础,以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为主业的综合性生态企业,目前已形成苗木培育、生态修复、景观园林、生物质能等四大业务板块,构建起绿色循环产业链,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级林木种苗基地”及“国家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

 

苗木培育方面,公司在“三北”地区进行布局,目前已建立“蒙树”苗木基地三万余亩,培育近百个品种,为生态建设的转型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再上新台阶提供支持。

生态建设方面,公司拥有绿化一级资质,具有实施大型生态建设项目的能力,先后开展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等重点工程项目。其中碳汇造林是公司的成熟业务,在和林格尔实施的“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已营建碳汇林4万亩,固碳22万吨,完成了与迪斯尼的碳汇交易。2016年9月公司开展张家口崇礼“冬奥碳汇林”建设项目,造林面积3万亩,并成功实施CCER机制下的碳汇交易。

生物质能源研究方面,公司建设了大型中温厌氧沼气综合利用工程以及有机肥生产项目,形成生物质能源生产体系和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体系。

未来,公司将形成以碳汇产业发展为驱动,“蒙树”苗木为依托,生态修复和生态景观为主体,生物质能源研究为创新产业的生态建设产业格局,着力打造“蒙树”品牌,力争成为中国生态建设的创新型先锋企业。

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很早就意识到了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指挥棒”作用。2013年,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成立了和盛生态科技研究院,致力于在生态屏障修复、干旱半干旱地区苗木研究与开发、功能性园林建设、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公司经营和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院通过开展植被恢复、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和交易,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黄土沟壑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实践,为北方生态屏障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模式示范。选育高抗逆性的优良品种和优质苗木,建立蒙树“选育繁推一体化”的育种模式,进行良种苗木的繁育技术和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 同时开展生物肥料、菌根剂等林业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究。

在人才团队建设方面,经过几年的努力,研究院引进生态、林业领域的专家团队十余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草原英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组建了学术委员会,为研究院的战略规划制定及科研项目实施提供了强劲地技术支持。

2016年和盛生态科技研究院与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木育种工程实验室合作成立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协同培养种业高端人才,开展林木优良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发。目前,和盛生态科技研究院与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内蒙古林科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外部机构的技术和资源,共同推进自治区生态建设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示范,为生态科技领域提供技术平台支持和科研成果转化。

2016年,依托内蒙古和盛生态科技研究院,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实施了重大科技专项“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林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针对困难立地条件下的生态修复开展示范区建设及模式研究,围绕种质资源创新、“蒙树”新品种研发、苗木快繁技术、菌根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内容进行生态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培育出适应三北地区生长的  ‘蒙树’1号和‘蒙树’2号两个新品种,建立了包含内蒙地区的多种乡土树种的种质资源库;开发了菌根菌剂及生物肥料研发技术,获得了多项专利技术。

【蒙草生态】

生态大数据+植物驯化

打造北疆靓丽风景线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草为业的上市公司,坚持用“一方的乡土植物,修复一方的生态环境”,20余年间,走遍了中国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设立10个乡土植物研究院及相应的种质资源库,收集草原植物1800多种、土壤数十万份并开展相应的生产应用研究。在各类典型生态区,收集“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的生态数据,集成大数据平台,为生态修复和农牧区生产生活提供科学指导。同时按照客户需求生产种子包、植生毯、草坪草等产品,测土配种、标准方便。这些产品和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草原生态修复、草地草坪建植,荒漠化、沙地生态治理,矿山、荒山、盐碱地生态恢复,道路、边坡、河道生态整治,生态景观及海绵城市节水园林建设等项目。

 

蒙草,以内蒙古为样板,将“蒙草式科研”及“蒙草大生态”的理念与技术复制成藏草、疆草、滇草的同时布局国际化,将“蒙草式生态”延伸至迪拜、新加坡、俄罗斯、蒙古国。

所谓“蒙草”,是对具有“节水、节能、节地”和“耐旱、耐寒、耐盐碱”及“低碳、低成本、低死亡率”特性的本土植物的统称。这些植物与进口花草相比,具有明显的低维护费用、低耗水量、低成本,高性价比、高生命力的特点,通过蒙草公司长期的引种、驯化,其抗逆性的优势特性更加凸显,应用中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还节约了大量的维护成本,尤其适合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蒙草公司经过多年选育、培植,目前已有160多个蒙草植物经过在荒漠、盐碱地、矿区复垦、草原修复等特定环境的进一步检验走向了市场,为沙化、草地治理的成功探索和维护北方生态屏障安全奠定了基础保障。目前,蒙草公司累计完成蒙草大青山万亩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建设、巴彦淖尔市磴口县10万亩荒漠化退化草地生态修复产业试验示范园、科尔沁沙地生态修复等在内的各类生态建设项目约400个,绿化总面积约20万亩,其中生态修复面积约6万亩,为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蒙草公司突出的业绩同样离不开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的支持。目前蒙草已建成抗旱植物研究院、京津冀乡土植物研究院、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等集科研、中试、生产于一体的十大生态研究机构。同时蒙草公司拥有“内蒙古自治区蒙古高原土著植物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载体,并建成中国企业最大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种植资源库。蒙草公司现有研发人员52名,同时与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8项,累计申请专利23项,鉴定科技成果3项,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4个。

2014年起,蒙草的科研团队在阴山南北部四个盟市开展了可修复草原的本地数据调查,收集了大量土壤、水资源、气候、植被方面的基础数据,开始了“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在用大数据支撑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蒙草的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是一个具有科学指导性的服务型平台。蒙草科研团队通过搜集、整合草原生态基础数据及技术数据,集成不同区域生态修复、草牧业技术与标准,应用”互联网+”,实现生态数据、植物种质资源、草原生态修复、草牧业生产技术等信息要素互通。大数据平台建成后,一是要服务于草原生态产业链的上下游相关方,包括产业链内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农牧民等;二是要服务于蒙草公司自身,支撑蒙草的标准化、产品化和科研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未来蒙草的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就像是草原生态系统的检测阀和导航器,将至少发挥三项作用。一是为草原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草原生态修复涉及牧草适宜性、混播比例、种植方案等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研究,当人们在计算机上任选一个坐标点,蒙草的数据库就会提供出适合该处草原生长的草种及该区域最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法。二是为现代草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未来,通过大数据平台,农牧民能够快捷地掌握当地及周边地区牧草生长状况,了解适合当地环境的牧草品种及种植技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三是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提高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未来运用大数据可以提高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为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方向。

截至目前,根据研发成果打造了两个大数据产品案例。一是在通辽扎鲁特旗开展草原“三化”情况摸底调查,根据不同的退化状况制定了不同的修复措施;二是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巴音嘎查进行草原情况摸底调查,为当地牧户制定草原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技术路线图。

蒙草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种植的抗逆性植物,经过科学的、适地的配比,花海花带生态包、缀花草原生态包、草原修复生态包、植生毯等系列产品已经广泛用于全国各地,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6年3月,蒙草公司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实现了全国生态修复行业和内蒙古自治区企业零的突破。

生态环境修复是一项关系民生的重大工程,呼和浩特市历来高度重视。“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在生态环保与资源环境领域的投入是545万元,项目14个,占社会发展领域总投入的30%。“呼和浩特市循环经济环保科技示范产业园项目”、“呼和浩特医废处置集成技术示范应用”等一大批利国利民的项目建设完成。2017年,呼和浩特市将继续加大在环保领域的研发投入,以提供重大环境问题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和发展环保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为目标,形成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成套技术。通过加强大气污染形成机理、污染源追踪与解析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技术水平;加强重要水体、水源地等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体系建设;突破饮用水质健康风险控制、地下水污染防治、污废水资源化能源化与安全利用、垃圾处理及清洁焚烧发电等关键技术;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用科技的力量为祖国北疆绿色发展筑牢保护墙。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