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产业发展

17.07.2017  11:37

乌兰夫纪念馆展厅

老牛坡党支部旧址

乌兰夫纪念馆

听讲解员讲述当年的感人 故事 (资料图片)

刚刚过去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纪念日,我市党员干部来到乌兰夫纪念馆、清水河老牛坡村、得胜沟乡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继承革命传统,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今年以来,首府大力实施“旅游+”战略,营造处处是风景、四季好风光的旅游全新格局,其中“红色旅游”成为全域旅游发展一大亮点, “红色旅游”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乌兰夫纪念馆 乌兰夫故居: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乌兰夫纪念馆坐落在苍松翠柏树木掩映的植物园深处,今年七一前后,我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组织干部员工、老师学生来到乌兰夫纪念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我们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对自治区领导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和历史沿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觉得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坚定理想信念特别有帮助。”游客亢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六月底到七月初,乌兰夫纪念馆除了日常参观的游客外,在乌兰夫同志塑像前久久凝视者大多是基层党员,他们重温入党誓词,观看革命历史展览,在展品展板搭建起的革命岁月时空隧道中,重温新时期党员应有的理想和价值。

据乌兰夫纪念馆馆长云玉美介绍,七一期间,乌兰夫纪念馆接待各个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队以及各大院校团体接近300多个,参观人数近5万人次。

据了解,1992年底开馆的乌兰夫纪念馆,通过录像文图展示了乌兰夫同志从少年投身革命到为国操劳、鞠躬尽瘁的全过程。为了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以及纪念乌兰夫同志诞辰110周年,前一段时间纪念馆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维修了纪念馆主体,改造了景区景观以及陈列布展。乌兰夫纪念馆布展改造完成后,共展出照片247幅,文物121件,文献145件,并采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和最先进的布展材料,使内容与形式珠联璧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乌兰夫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

从乌兰夫纪念馆一路向西行驶,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水土富饶的土默川平原,乌兰夫故居就坐落在塔布赛村。经过修缮的乌兰夫故居,布置了乌兰夫故居文物图片展,展出的珍贵文物和照片生动地记录了他坚定地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光辉历程。

目前,乌兰夫故居正在修葺,改陈布展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新的展览主要以乌兰夫同志在故居的活动为主,重点表现其成长历程和早期革命活动,以及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老牛坡党支部:清水河县全域旅游的一个红色节点

7月6日一早,来自中央、自治区、呼市三级融媒体记者来到清水河县老牛坡村,集体采访了老牛坡党支部的故事。

“今年是老牛坡党支部成立80周年的日子,老牛坡党支部成立于1937年10月,是内蒙古地区在蒙晋交界地区抗战时期成立的最早的农村党组织之一。”清水河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张科灵说。

老牛坡党支部位于明长城脚下,是清水河、偏关、平鲁两省三县的交汇处,是革命圣地延安通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共产国际的重要通道,是晋西北抗日斗争的前沿阵地。老牛坡党支部是抗战时期内蒙古和山西两地交界地区成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是晋绥边区红色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革命斗争发展的一面旗帜。

早在1937年10月,老牛坡村就秘密建立了党支部,由潘密任支部书记。这里沟壑纵横,地理环境复杂,战略地位重要,建立党组织的意义十分重大。80年前,老牛坡党支部迅速组织和发展革命力量,先后成立了民兵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和儿童团,为开展革命游击战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潘密的带领下,老牛坡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倾其所有,为八路军、游击队做军鞋、筹军粮、送儿郎上战场,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老牛坡村党支部先后为革命军队输送兵员100多名,培养发展党员40多名。有50多名英烈血洒战场,为晋绥边区解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2016年9月,清水河县县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两个一流”的目标,即把老牛坡党支部建成内蒙古全区一流的农村基层党建阵地和全区一流的党性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在党支部所在地,清水河县建设了老牛坡党支部展馆、红色文化广场、革命主题广场、廉政文化广场和会议室报告厅,复原了党支部旧址。在口子上村建设了长城文化展馆,在北堡村建设了学员生活区,改扩建了抗战遗址、革命烈士纪念碑,还建设了青龙洞山生态文明与八垧地湾精准扶贫现场教学点,共计8个现场教学点。

据了解,全域旅游在清水河县正在落地生根,老牛坡党支部作为清水河县全域旅游的一个红色节点,正以红色教育带动旅游业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清水河县境域内的全域旅游。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回忆峥嵘岁月 牢记先辈精神

从市区出发,向北70公里,就是武川县。在这片英雄辈出的地方,革命者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在峥嵘岁月中奉献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

在大青山腹地,有一个地方叫得胜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高高矗立在一座山坡上。

进入展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1938年6月11日毛主席致朱德、彭德怀、贺龙、肖克、关向应的电文:“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速即考虑此事。”

这篇电文,充分反映了当年大青山地区在抗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开辟这块根据地,可以牵制日军兵力,阻止其西进宁夏、甘肃,分割大西北的企图;可以与晋西北、晋察冀部队配合作战,扼制日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可以建立国际通道,沟通与苏、蒙的联系。

从1938年9月到1942年10月,八路军和蒙汉各族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开展了大小战斗500余次,伤毙日伪军2000余人,俘虏近千人。八路军干部战士的伤亡达1600余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胜利完成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任务。

“我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会过来一次,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触,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咱们的老一辈共产党人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持在大青山革命根据地工作,抗日,我感觉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现在的年轻党员去学习。”正在展馆参观的游客王凯说,无数的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当我们今天来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看过展览之后,才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段文字真正的分量。

红色旅游:让革命记忆成为致富助力

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腹地,有一户写着李秀清农家院的农家乐,门外就热热闹闹停满了游客的车辆。农家乐的主人是抗战时期支前模范张兰女的儿子李风林。随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旅游开发,根据地的故事、抗战精神以及大山深处的好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也为老区人民带来了发家致富的机遇。

“以前养过羊养过猪,养过鸡,搞养殖业,但是效益都不怎么好,红色旅游点建设后,我回来开了个农家乐。”络绎不绝的游客让李风林看到了致富希望。李风林告诉记者,这几天,他的农家乐每天能接待50人以上到100人左右,依靠红色旅游当地村民一定能够发家致富。

无独有偶,清水河县老牛坡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通过产业发展来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北堡川已经流转了将近2万亩土地,5000亩已经连片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与此同时,通过红色旅游带动老百姓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游,在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做法带领农民增产增收,在基地运行管理过程中,保洁人员、安保人员和服务人员都优先聘用当地的贫困户和老百姓,帮助农户实现了增收。

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知识,学习革命精神。如今,首府重点项目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通过红色旅游,也更好地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