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民考古遗址: 走进5000年前的科尔沁文明

27.08.2016  22:03

  哈民考古遗址出土的房址。

  □记者 刘国新 苏永生 郭洪申

  8月19日,内蒙古哈民考古遗址公园在科左中旗舍伯吐镇哈民艾勒嘎查开园,并正式对外开放。

  内蒙古哈民考古遗址的发掘,不仅发现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哈民文化,其遗存的文化面貌,也为相关联地区新石器文化源流的探索、文化体系的构建和区域间考古学文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内蒙古哈民考古遗址的发现,不仅使科尔沁的地域历史实证足足提前了1000年,而且改变了史前科尔沁地区向来被视为边塞蛮荒之地的说法和认识,充分证明了科尔沁地区是中华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5年保护性发掘,打开了沉睡地下5000多年的尘封记忆

  在内蒙古哈民考古遗址公园哈民遗址保护展示馆内,展出的一座座房址整齐排列,这种半地穴式的房式结构,让观众不禁为远古时代先人的智慧啧啧赞叹。在遗址公园的另一处建筑科尔沁史前文化博物馆内展出的哈民人使用的石器、陶器、玉器等精美文物,也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哈民人远古生活。

  可是,谁曾想到,这个曾经荣膺国家文物局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1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遗址,它的发现却源于一个牧民和他放牧的羊群。

  2010年春,在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东南的一个名叫哈民艾勒的嘎查,一位放羊的牧民偶然在羊儿用蹄子刨过的沙地上发现了一些陶器的残片,于是他就用手接着往下挖,最后挖出了一个完整的陶罐,一时间,“沙地出宝了”,消息像风一样迅速传开,由此也引来了众多前来挖宝的村民。

  当地逐级上报,引起科左中旗、通辽市、自治区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保护古文化遗址,2010年4月,自治区文物考古所开始对哈民遗址进行现场踏查,2010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治区文物管理所与通辽市科左中旗文物管理所共同开始了第一次保护性发掘。从2010年开始到2014年,自治区文物管理所联合有关部门经过先后5次的遗址考古发掘,终于揭开了这座掩埋在0.7米到1.4米风积沙层下的新石器时代哈民聚落考古遗址的神秘面纱。

  据统计,5次发掘共发掘总面积8200余平方米,共清理出房址81座、灰坑61座、墓葬14座、环壕2条,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玉器等遗物2500余件。此外,在聚落房址、灰坑、环壕中还出土了各种兽骨25857件、人骨205例等。

  哈民考古遗址出土的陶器。

  考古人员经过与其他相似史前遗址比较,并结合碳十四法测年结果推测,该遗址年代为距今5500年到5000年。

  3大奇观1大变化,哈民遗址充分证明了科尔沁是中华古文明发源地之一

  哈民考古遗址的发现,在考古界、史学界、社科界引发不小的轰动。哈民考古遗址目前已经成为考古界、史学界、社科界研究的一大热点,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大社科基金”研究项目。

  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员、内蒙古文物学会副会长王明义是一位多年来热心研究科尔沁地域历史文化的退休干部,他编著的《哈民遗址远古大揭秘》一书,全面介绍了哈民遗址的发现、发掘、保护、研究、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及其重要价值。

  在接受采访时,王明义说,哈民考古遗址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三大史前奇观、一大改变”。

  第一大奇观为,哈民考古遗址是中国考古工作中首次在北纬43度以北地区发现的史前聚落遗址,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遗迹现象之震撼、出土遗物之丰富,在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

  第二大奇观为,遗址内发现的十几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房屋木质构架痕迹,再现了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房屋的构筑框架情况,这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史前聚落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

  第三大奇观为,房址内发现凌乱堆弃的大批非正常死亡人类罹难场所,特别是其中一座仅18平方米房址内发现的97具人骨遗骸,将史前那个凝固了重大灾难事件的原生状态,活生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令人触目惊心,堪称中国史前之最。遗址内出土的具有哈民文化鲜明特色的麻点纹陶器,种类繁多的石、骨、角、蚌器以及大量精美的玉器,多件文物在中国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尚属首次发现,为了解和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东北和科尔沁地区的社会形态、经济生活、建筑技术、制陶工艺、宗教习俗等提供了鲜活的例证。

  哈民考古遗址出土的环形器。记者 孟和朝鲁 摄

  一大改变为,哈民考古遗址的发掘,不仅发现了一种有别于红山文化的新的考古学文化——哈民文化,而且为相关联地区新石器文化源流的探索、文化体系的构建和区域间考古学文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哈民考古遗址的发现,不仅使科尔沁的地域历史实证足足提前了1000年,而且改变了史前科尔沁地区向来被视为边塞蛮荒之地的说法和认识,充分证明了科尔沁地区是中华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有研究人员认为,哈民文化以凸字形房址和糙面麻点纹、方格纹筒形罐和小口鼓腹双耳壶最具有特色。压印“”字纹筒形罐、小口鼓腹双耳壶、斜口器、彩陶、玉器等与红山文化晚期土著文化特征为主,同时深受红山文化影响。但哈民文化又与红山文化的房址和墓葬区别甚大。哈民文化是红山文化近邻的一个具有典型地方特征的文化,并非红山文化的一个类型。尽管哈民文化与红山文化有一定的相似因素,但主要文化因素迥异,因此,哈民文化主要因素的源头不可能来自红山文化。

  专家们比较一致地认为,根据哈民史前聚落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文化内涵,它完全可以称为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称为“哈民文化”。从文化性质看,它的主体应和松花江、嫩江流域有关系,与红山文化相比较,有其同一性,联系也比较紧密,但更多的是差异性,哈民遗址有其鲜明独特的地域特色。

  5区域1广场,哈民考古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紧锣密鼓开展

  哈民考古遗址的发现,让人们能够了解到距今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历史信息,为人们研究、考古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和素材。如何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好这一珍贵的遗址,成为文物保护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哈民考古遗址出土的糙面麻点纹陶壶。记者 孟和朝鲁 摄

  为了加强对哈民考古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将这一弥足珍贵、千载难逢的史前文化遗址和科尔沁历史文化根脉保护下来,利用起来,活起来,并与民众共享,自治区、通辽市两级文物保护部门确定了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的原则和框架,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建设集遗址保护、文物展示、考古体验、文化旅游、生态保护“五位一体”的哈民考古遗址公园。

  从2013年起,科左中旗在没有专项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着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设工作,划定保护遗址区343.5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17万平方米,在遗址核心区规划建设“5个区域和1个广场”,5个区域分别为遗址保护区、实景再现区、文物陈列区、神坛祭祀区、研究管理区,1个广场就是遗址文化广场。5区域1广场都要以建筑景物为载体。其中,遗址保护区以遗址保护展示馆为主体;实景再现区以哈民史前情景再现为主体;文物陈列区以哈民遗址博物馆为主体;神坛祭祀区以神坛祭祀园为主体;研究管理区以集研究、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研究管理中心楼为主体;遗址文化广场以广场前停车场、遗址大门、游客中心、时光隧道、标志碑及馆前广场为主体。

  在总体规划和遗址保护馆、博物馆的具体设计中,文物保护部门重点把握并突出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努力做到让文化遗产“”起来,让文化遗产与大众共享。

  目前,内蒙古哈民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已经投入1.6亿元,建设完成了总体面积4700平方米的哈民考古遗址保护展示馆,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科尔沁史前文化博物馆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研究管理中心、2个馆前广场、遗址大门、大通道至遗址区18公里的二级公路也已经建设完成。

  在加强哈民考古遗址保护的同时,围绕哈民考古遗址文化内涵、文化特色的研究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通过去国内其他地区史前遗址和博物馆学习考察,以及邀请专家开展学术研究等方法,学习遗址保护建设各项文化工程的成功经验。

  据了解,从2010年5月到现在,先后有上百名考古学家、史学家到哈民考古遗址考察,近千名考古工作者和数万名游客到哈民考古遗址考察参观。

  随着哈民考古遗址和哈民文化研究的深入,国内的一些学报和考古杂志以及报纸陆续刊发了部分专家学者发表的有关哈民遗址考古的报告以及关于哈民考古遗址和哈民文化的论著。其中,在国内首屈一指、国际享有一定声誉的中国考古学权威刊物《考古》,就发表了4篇关于哈民考古遗址的报告和论文。中国边疆考古的权威刊物《边疆考古研究》还刊发了“哈民遗址研究论文专辑”。这些报告和论著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学科,科学地阐述和论证了哈民考古遗址的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哈民文化的特点、内涵,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术性、指导性。中央电视台也制作播发了介绍哈民考古遗址的专题片《史前迷案》,并在中央10套、4套、9套节目中多次播出。

  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在内蒙古哈民考古遗址公园开园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哈民聚落遗址是我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公园的规划建设使得当地的民众子孙后代更有文化自尊,更有文化自信。

  哈民遗址全景。

  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内蒙古哈民考古遗址公园是了解科尔沁地区史前文明的重要窗口。但是,哈民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只是遗址地区保护系统工程建设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要继续做好遗址的研究保护工作,积极打造科尔沁草原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让科尔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6年,哈民考古遗址被自治区文物局评为“第五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首批十大考古遗址公园”。

  在内蒙古哈民考古遗址公园开园的同时,“哈民遗址保护展示馆”“科尔沁史前文化博物馆”“哈民遗址研究管理中心”“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哈民遗址考古工作站”“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哈民遗址研究实习基地”等也同时揭牌。我们相信,随着哈民考古遗址的发掘、研究保护和哈民文化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哈民考古遗址和哈民文化定会为科尔沁草原文化研究增添更加瑰丽的色彩。